在城市呆久了,林立的高楼,密如蛛网的柏油、水泥马路,充满汽油味的空气,让人透不过气来,于是人们就想着冲出城市美丽的光环,透透气,看看城市中没有的事物。
每到周末,一些向往大自然的人就选择了徒步行走,到城市以外寻找、享受另外一种幸福。
徒步行走,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势,其可近可远,人可多可少,也是一种低碳环保的锻炼方式。
徒步行走之前,组织者都会抱着一堆地图,认真研究,精心选择,确定好目的地,然后制定出最佳的行走路线,再将集合地点、时间和注意事项等一同公布到徒步群网上进行通知,因此,每次行走都会到一个陌生的、新鲜的、好奇的地方,看到很多在城市中无法看到的陌生事物,了解到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也会提出或遇到些许陌生的新问题,这就是一种获知,更是一种幸福。
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每见老书生痴痴纸堆中数十年,而一出书房门,便不知东西南北者比比皆是;然绍兴老幕,白发长随,走遍十八省,而问其山川之形势,道理之远近,风俗之厚薄,物产之生植,而茫然如梦者,亦比比皆是。”这段话形象具体的描述了见多和识广两者之间的哲学关系,更是阐明理论和实践这对哲学关系的典型事例。
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现代社会知识飞速更新,我们不仅要努力实现和体会“读万卷书”的幸福,更要实践和享受“行万里路”的另一种幸福。如果没有李白穿越秦岭,我们如何能够听到“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的千古名句;如果没有徐霞客用了人生近30年的游历考察,我们怎么能够欣赏到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现代社会,我们虽然能够从众多的书本中找到世界的“精彩”,从电脑中找到千奇百怪的问题的“答案”,但是,每次外出如果我们做足功课,带上心智去欣赏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求和发现惊喜、新鲜、怪异,那么,回来后,我们一定会留下点滴记忆,我想,时间久了,积累也就多了,也就有了经历,我们的心境也会因为足迹的增长而变得无限宽广,也许我们也会吟诗编故事了,没准哪天不留神还会出现一个“张白”或“王霞客”呢!
徒步行走,我觉得至少每次出行都走的是新路,看到的是不同的景色,最重要的是心情。或是走在美丽的田野上,或是走在弯弯的小河边,或是走在崎岖的山路上,那感觉美妙极了,那清新的空气不仅可以洗肺,还可以陶冶情操,置身大自然中,方能感觉人的渺小,心情豁然开朗,还有什么烦恼呢?
朋友们!行动起来吧!
去徒步,去感受徒步的幸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23:04:2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