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62|回复: 1

五言律诗·菊花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1041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1-16 17:13:00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千里劲,

四野落霜华。

小苑伏兰草,

荒园立菊花。

疏枝笼浅雾,

淡影入明霞。

最爱清香气,

一钩新月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1-18 10:40:00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原创作品,但请注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041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1-18 11:53:00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我自己写的诗,难道还有谁写过?如果哪位同志发现还有别人写过,不要说一样,就是相近都行,我宁愿受罚。

我不知板主这样说是何意。其实我挺敬重板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1-19 21:04:00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看来这两天是我加班加的有些贫血了

我看过觉得挺好  但是知道是原创的  因为在整体意境的把握上还是有些白璧微瑕

本来是想说“白璧微瑕” 现在确实愿意这样交流的不多了  都喜欢听些恭维的话    后来不知怎么的又写了句原创请注明  

我当然知道在随笔的版则里说的是  “转载请注明”  原创本是无需多言的  我是糊涂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041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1-20 14:09:00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谢谢板主的澄清,让我可以洗去抄袭甚或剽窃的嫌疑。

其次,看了板主的回复,我是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找到了一位大师。他可以指出我的诗的毛病,我可以很好地向大师请教。当然,说惶恐只是因为大师只是含含糊糊说我的诗“整体意境的把握上还是有些白璧微瑕”,却没有指出是怎样的“瑕”。

鲁迅先生说:“这种模模糊糊的摇头,比列举十大罪状更有害于对手,列举还有条款,含胡的指摘,是可以令人揣测到坏到茫无界限的。”

我实在害怕我的诗“坏到茫无界限”。

所以,希望板主不吝赐教,详细指出诗的毛病,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

这可能耽误您的时间,在此,我先表歉意,更表谢意。

再次谢谢板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1-20 21:43:00 |显示全部楼层

1/“秋风千里劲”秋风千里,拉开一副萧瑟“但却”广袤的深秋疏景。

 

2/“四野落霜华”此处霜华,不太好理解。是隐喻萧瑟落叶满径,还是真实的“起”了霜,霜是一个地表温度接近零度时慢慢凝结的一个过程,此处“落”字,想来是为了对应上句的“千里劲”,很有力却不形象。若是落“物”:那么从后面出现的两种植物“兰草”“秋菊”这个霜“色”不太好找。

 

3/“小苑伏兰草,荒园立菊花。”我不知道楼主的兰草是不是指兰花?还是真有种“兰草”?此处权当兰花,兰花/秋菊都是君子高洁品性的象征,兰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虽然是四季观赏植物但是也是相当的娇贵,一般都是盆栽,且春季出棚,秋季反棚。在这里你为了让菊花“立”着,就这么让咱们的国宝“伏”在一个“秋风千里”露天的“小苑”里,不知道文中的秋菊寒碜不,反正我有些是为兰花扼腕。想想挺好的,但是不怎么现实。此处我想起了那个爱给别人改诗的王安石,和他的“明月当空照,黄犬落花阴”(原句是“明月当空叫,黄犬落花心”),这个不能说文法之不高明,而是自然科学知识不丰富。另一个:同一处景物连用了两个地点“代称”,王国维说诗词“最忌”代字,王不免偏执,但是此处却过于生硬,让人感觉景物庞杂,“境界”上不连贯圆润。

 

4/“疏枝笼浅雾,淡影入明霞。最爱清香气,一钩新月斜。”疏枝两句我看还好,马上又接到了“清香气”?那个“清香气”敢问是从谁家飘过来的?从“疏枝”上——没有叶子的光杆也能?还是从前面提及的“伏兰草”和“立菊花”,在这“秋风千里劲”当中?我想啊,巴黎的香水其功效也差的有些远了。

 

5/“一钩新月斜”,再看看这句:从这首诗歌的总体上来把握,其更加倾向于“述志”而非“写景娱情”,况且我们来看,在一个:秋风千里如刀/落霜又起雾/小苑带荒园/“且”兰草伏地、疏影横斜(xia)/作者给描绘的这么一个冷清荒寂的故事场景里,请张震来讲他的鬼故事还差不多,要是突然的一句“一钩新月斜”就想要将大家已经深深投入的感情,撕扯活拽的变换到“写景娱情”,吟诗弄月这个“热情如沙漠的”风月场上来,这个转变实在突然,我个人从感情来讲不那么好接受。

 

总体上来看,词语的运用和句式的排列还是证明楼主比较喜好“诗词”,我所说的“白璧微瑕”本来就是想说意境上不连贯,场景布置太芜杂,本没有别的意思。

 

楼主真的是“好学谦逊”用了最大号的字来讨教,我是疏懒成性的,每天只是看看随笔是不是还好,今天不回帖不行了。另外做版主真的不容易,谁愿意干了可以向站长申请换我下来。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都要怎么着啊,真的不容易的,不骗你谁疼谁知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0 21:54:1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1-21 13:17:00 |显示全部楼层

    人都说文人相轻,我是不相信的,可是文人相比较其他,确实细心的紧。总能发现一些版主回帖时候的“一不小心”然后口诛笔伐乐之不疲。

 

    其实版主也就俗人一个,首先随笔只是一个“文学交流平台”,其次即使任何一位版主只是一个服务板块的角色,没有人敢说就一定要高人一筹。这个道理我都絮叨了1万遍了,可是每换一茬人,都要再讲几次,确实已经把版主这个神圣的、我个人认为应该属于“脑力劳动者”的这么一个形象,一棒打死彻底变换成了“体力劳动者”,絮叨的祥林嫂啊其实我比你还命苦。

从任这个随笔的版主什么事我没经过?放话要单挑要群殴的、私下里短信攻击的、换无数马甲上场叫嚣的,也算是阅人无数了吧,“惊”得多了反而到平静了。所以很多老一些的网友问我,为什么不爱回贴了?一些相熟的论坛管理员说,怎么少了当初任侠仗义的豪爽气。我是一肚子委屈却无从说起,难道非要逼迫我承认这个本应厚积薄发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文学爱好者交流版块,就真的那么不屑?

 

    看来我是真的浮躁了,这个随笔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亲如一家人的兄弟板块。当初很到老友们一一离去,你们自在了,我也可以这样吗?想起前年吃饭时一位当初的网站创建者聊天时说过,随笔之路“任重道远”,道远是自然的,“任重”当初还不那么明朗,现在越发的“吃力”了,这个力,不是来自文学交流,不是为了我自己的事情,而对随笔照顾不暇;这个力也许跟文学交流屁一点关系都没有,也许这个力其他板块也有,可是文学版块为什么就这么底气充盈绵绵不绝呢?

 

    版主不像是广大网友们想象的那么生活惬意。每位版主只是负责保持相应版块的清爽,毕竟爱好相同,所以有网友愿意交流的,版主也乐意絮叨两句。不愿意交流的请你也在题目中注明“此帖只容学习瞻仰”,版主时间也不充裕。在一个版主的职责也就是每天检索一下板块中有没有广告/垃圾之类的,也就一清洁工,这样的工作在我的脑海里是高尚的,起码。

 

    本来好久不打这么多字了,昨晚上回了此帖也不准备再继续了。可是今天回头忽然看见楼主最后的称谓,竟然将“版主”写作“板主”,我就不忿了,既然“村长一下变成三胖子了,就别当头再给一棒子了”,都不容易。

 

    另外,我说让想做这个“岁月随笔”版主的朋友可以向站长毛遂自荐,这个是诚心的,大家不妨试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21 13:52:0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289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1-21 16:22:00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都把作品当做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当然是疼爱有加。现在很多的妈妈,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漂亮的,而且不允许别人说自己孩子一丁点丑。孩子小的时候,这般袒护也就罢了,问题是一旦孩子离开了娘的怀抱,还能要求别人也那样吗,即便别人是善意的。还是村民鲁迅说的好啊,“你看这孩子真是......呵呵!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041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1-21 17:13:00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板主:

      说实话,如果只看你的“白璧微瑕”论,不看你对我的诗的评述,我还真把你当成了诗歌评论家,当成大师:你把我吓得够呛。可看了你的评述,差点没把我乐得背过去。我忽然想起一则故事。

      那是隋唐年间,有一个人,长得高大魁梧,可他既无武艺,又无气力,还想充好汉,怎么办呢?他就拿纸糊了两柄大锤,那个大,谁见谁怕。这一天李元霸见到了他,也是心吃一惊。元霸想“我是天下第一条好汉,手中的锤也不过四百斤,那小子的恐怕得有八百斤”。因此过招的时候格外小心,不敢与之相角。但几招过来觉得大锤似乎有假,就大着胆子迎上去。这一击不得了,大锤立马现了原形。

      我觉这个故事很有趣,比讲鬼的故事好多了,可以编入我的“古事寻微”,可惜忘了那个人叫什么,想必板主知道吧,他叫——

      闲话少说。首先,回复板主的评判。板主对我的诗的评判一共有五条,我尽量逐一回复。当然,如果能有喜欢诗词的朋友看到,不妨一起探讨探讨。古人说“奇文共欣赏”么。

      1.“秋风千里劲”句:“千里”是指秋风扫荡地域之广,“劲”是指秋风扫荡威力之大。我真不明白,你怎么会得出‘拉开一副萧瑟“但却”广袤的深秋疏景’的结论。

      2.“四野落霜华”句:第一“霜华”者,秋霜也,还需解释?第二是板主对这个“落”字大为不解。霜真的会从天而“落”么?有一句唐诗“月落乌啼霜满天”, 你知道吧?按你的说法“霜是一个地表温度接近零度时慢慢凝结的一个过程”,当然应该是在地上,它怎么能在“天”上、且是“满”呢?我想问你,是不是古人写错了,应该写成“月落乌啼霜满地”呀!你真是一位大师!

      3.“小苑”“荒园”两句:第一“兰草”是兰花的通称。第二你说‘在这里你为了让菊花“立”着,就这么让咱们的国宝“伏”在一个“秋风千里”露天的“小苑”里,不知道文中的秋菊寒碜不,反正我有些是为兰花扼腕。’

       板主,我如此地虐待国宝,真是罪莫大焉。你还真是不得了,真有点伸张正义的精神。不过有一事,不知是你不知,还是手下留情。你要是说我虐待“芝兰玉树”——进而虐待“谢家宝树”—— 虐待“家宝”—— 虐待“温家宝”,我不就成了反革命了么?我想你不会不知,一定是手下留情,真是得感谢你。第三‘同一处景物连用了两个地点“代称”,’‘ 但是此处却过于生硬,让人感觉景物庞杂,“境界”上不连贯圆润。’我想问你,“小苑”与“荒园”是“同一处”吗?你先查查字典,咱们再来讨论,行不行?

      4. “疏枝笼浅雾,淡影入明霞。最爱清香气,一钩新月斜。”四句:第一‘“清香气”是从谁家飘过来的?’不要说我的诗题是菊花,也不说全诗,就说四五六这三句写的什么?我写的是荷花吧,你提醒提醒我,我可能跑题了。我冒昧地问一句,你是不是想问菊花有没有香气呀,那我告诉你一首诗,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第二“疏枝”,你说“疏枝”是“没有叶子的光杆”。我还得说一句,你真行。有句特有名的诗,“疏影横斜水清浅”,你还引了。当然是写梅花的,不过也可借来一用,按照你的说法,那没有花的光杆倒映在水里有什么好的!你说我怎么跟你解释?不知你孩子今年多大了,只要他上了初中,你问他,“疏枝”是“没有叶子的光杆”?你看他怎么回答你。

      5你的这条我还真不好回复。这样吧,我把我的诗解释一下,就算是回复了。

      下面就说一说我的诗。

       诗有八句,分四联。

      首联,一二句。从字面上看很好讲,说的通俗点,就是“大风降温,严霜满地”。古人认为秋在五行中属金,主肃杀,故古诗多有此意,我的诗也如是。

诗不是气象预报,自有它的寓意。说自然环境恶劣的,大都是指人处的处境艰难,比如困难、挫折、失败,打击、迫害,贬官、牢狱、流放,……可以说,小之不得意,大之灾祸都算是人的处境艰难。

      颔联,三四句。我先解释一下“苑”,它原指帝王的园林,这里可以扩展为权贵的花园,甚或庭院。“荒园”,荒芜的小园,类同“旷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aishanbuzuo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1-21 20:01:0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