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6|回复: 12

走马观花维也纳 奥地利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6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想自己是不是有些先知的天分,如果中国大学也有神学系的话或许才是最适合我的专业。去年10月份去了捷克的布拉格,我在布拉格游记的开篇就写到了维也纳,没想到的是8个月之后我真的有机会置身于这座音乐之都。

 

    其实说到音乐之都我实在有些惭愧,因为从小学起我的音乐课就一直是靠及格万岁度过的。记得有一次为了评三好学生,班主任带着我到音乐老师那软磨硬泡了半天,才把我的音乐成绩很勉强的改为良。所以想到要去那个几乎人人都会一两样乐器的维也纳,不免有些心虚。不过好在我可以假装听的懂,反正也没人要求我演奏一段。

去程令人兴奋的事情——乘坐空中客车A380-800

    阿联酋航空是在中国率先启用空客A380客机的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紧随其后。这回和我上次去布拉格一样,都要先到法兰克福转机。在这条航线上就有可能乘坐的是A380,这次我比较幸运。用韩路的话说:“坐过A380就死而无憾了……”所以他现在还不能死,因为他还没坐过。羡慕嫉妒恨去吧,哈哈……

    空中客车和波音是航空界的两大巨头,他们之间的竞争一直很激烈。目前来看各自的旗舰机型,A380-800和波音747-400的较量中,空客占据上风,不过有一点A380并不如747,就是头等舱的数量747有16个座位,而A380只有8个。但商务舱A380有98个之多,747只有66个,二者经济舱座椅数量的差距更大。

    前段日子有关空客A380的负面新闻可不少,迫降、引擎漏油什么的发生了好几起。引擎,这个词我已经很久没用过了,平时写文章时只要用“发动机”,但如果说飞机的发动机感觉挺别扭的。

    如果以后大家坐A380的话,我建议挑选靠窗户的座位。因为除了头顶的行李箱,在座椅和窗户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储物箱,电脑包、毛毯、枕头什么的,暂时用不着的都可以塞在里面,这要感谢A380的超宽体设计,747的商务舱就没有这个储物箱。

    飞机上的事就直接过了,除了吃就是睡,强烈建议汉莎航空多放几部带中文字幕的电影好吗?我们这代应试英语教育出来的人听说能力真的没那么强。

    一出机场我就傻了,多云见不到太阳加上刺骨小风。出门时只顾着别忘带东西了,忽略了天气,想当然的认为北京都35度多了,维也纳再低也要25度吧,结果杯具了,我没带长袖。

   

    和大部分欧洲国家一样,奥地利也是柴油车偏多。接我们的就是国内没有的2.0L柴油版MINI COUNTRYMAN。这是低功率版的,不过最大扭矩已经有270N·m了,而且是从1700rpm就开始爆发,汽油发动机想做到这样至少也需要是2.0T的。此外还有个SD高性能版的,同样的2.0L柴油发动机最大扭矩305N·m。

    像COUNTRYMAN这么个性的车,如果接个外接GPS导航实在很破坏内饰氛围。国外版有原厂就装备导航的车型,国内消费者就买不到了。

    欧洲很多国家的气候都是这样,一会晴天一会下雨的。飞机刚落地的时候天上只是有不厚的云层,刚我们快到维也纳市区时就看到前方阴云密布啊。幸好这片云没飘到机场那边,要是我们可能连落地都落不了。

    还没到酒店就大雨倾盆了,车还没法停到酒店大门口,我们拎着行李也跑不快,一个个被淋得跟小鸡子似的,我觉得更冷了……这就是维也纳欢迎我们的方式啊,还是洗洗睡了吧。我们住的酒店叫25 hours,我倒真希望能多给我一个小时休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地利的大货车不是大祸车

    第二天我们最主要的安排就是试驾MINI COUPE,一款还没有上市,甚至还不能以全面目示人的MINI新车型。为此我们来到了距离维也纳200公里外的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猜猜这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有多少人口?25万……连北京市的一个区的人口都不到。

    试驾完毕后我们要前往今晚的落脚点,据说是一个相当有特色的酒店。一路沿A2高速行驶。

    奥地利素有欧洲的心脏之称,而首都维也纳就是心脏的心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维也纳地处欧洲的中部,紧邻着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是连接这些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所以我们能在这里的高速公路上看见很多集装箱拖车。

    不过这些集装箱拖车在路上开的都非常规矩。全部都在最右侧慢车道行驶,超车后也会马上并回原车道。而且奥地利的法律规定,这些集装箱拖车在周六和周日如果没有特别准许的话,是不能驶上高速公路的,而奥地利没有类似咱们这边的国道,离开高速公路基本就是乡间小路了,这些大家伙必定寸步难行。所以这些大车周末都是休息的。

    拍了半天集装箱拖车,在同一个服务区回身就是这样的景色。其实不一定非面朝大海,海边人总是很多,而且住在海边还可能会像《洛杉矶之战》里那样,首先成为外星人攻击的对象。面朝大草原一样神清气爽。如果这时候给我辆敞篷车,行驶在这样的景色中……这是我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高速公路让我对这个国家好感大增

    奥地利的冬天非常非常冷,山区基本是积雪不化的,所以奥地利人的滑雪技术都很高。而夏天也不是,据说最高最高也就30度出头,这我已经领教到了,今天我套了两件短袖依然觉得有点冷。这样的气候非常适合敞篷车,1年中有4、5个月的气候都能敞着开,而这里敞篷车的能见率也非常高。

    在高速公路上开了半天我发现一个奇怪的地方:旁边是无人的树林为什么还要建隔音墙?当地导游的解释是:这些隔离墙是把公路和树林隔开,防止汽车的噪音和尾气直接影响到树木的生长。虽然我对其效果的多少表示怀疑,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奥地利是一个非常非常注重环境保护的国家。记得从北京起飞时,从飞机上看到的是大片的黄土地、黄土高坡和黄土山。而到了奥地利飞机钻出云层后看到的全部是绿色,除了草地就是森林。

    前段时间奥地利和邻国捷克闹了点矛盾,起因是捷克打算重新启用一座曾经发生过轻微泄露事故的核电站。而这座核电站离两国的边界只有60公里。这显然是与奥地利现有观点相悖的,因为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奥地利早就关闭了国内所有的核电站,目前主要靠风力和水利发电。

    说了点环境保护的事后,我的注意力重新回到高速公路上。记得从机场去维也纳时我就奇怪为什么高速公路上的车开得都很快,现在也是这样,很多车的速度目测至少在150km/h以上。我问当地的导游,他的回答是:在能见度良好的天气,奥地利政府是默许在高速公路上开的快点的,这里高速公路限速是130km/h,但开到160km/h甚至170、180都是不会被处罚的。不过遇到雨雪天气就必须遵守最高80Km/h的限速。我并不知道导游的回答是不是完全属实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奥地利政府太人性化的,我对这里的好感度大增,冷点就冷点吧,不在乎了。

    下高速看到一家BP的加油站,上面的两个价格是柴油的,下面是汽油的。最高标号叫Ultimate Super,估计至少和国内的98#一样吧,每升售价13.7元人民币,真够贵的。不过奥地利人均月收入是2000多欧元,而且如果开的是普通柴油车的话,百公里耗油量也就4、5升,还贵吗?我觉得比国内的车主负担小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住在童话世界里晚上就别乱跑 森林里有妖怪

    终于到了传说中极具特色的落脚点——位于格拉茨郊区的布鲁毛罗格纳温泉酒店。导游没有夸大其词,这是我住过的最奇妙的一家酒店。

    既然来到这家酒店,就必须介绍一下酒店的设计者——百水先生(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1928-2000)。可以说他是奥地利艺术领域的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一位怪才设计师。他的所有作品,甚至是给维也纳政府设计的垃圾焚烧场都是充满的童趣并且运用很丰富的色彩和想象力。参观百水先生设计的建筑已经成为奥地利旅游的一个固定项目。

    百水先生的作品:维也纳远程供热中心 实际就是垃圾焚烧场。你能想象维也纳人是在童话城堡里烧垃圾的吗?

    虽然这里是温泉酒店,但我觉得温泉的吸引力远没有这些建筑本身的大。布鲁毛罗格纳酒店的总面积非常大,我在里面逛了一圈已经觉得累了。置身于这样大面积与世隔绝的地方,很容易给人就是在童话世界里的感觉。公主在哪里啊?公主在哪里?

    小时候的童话故事里面有几个必备的要素:一个公主、一个王子、一个蠢国王、一个坏心眼的王后,还有必不可少就是一片大森林,里面住着小精灵或妖怪。这家酒店不但有着童话般的建筑风格,就连森林也预备好了,我住的屋子在酒店最外围的一栋楼,窗外隔着一片草地就是森林,说实话晚上站在窗前凝视外面漆黑的森林,看着那被风吹动的树的轮廓,变幻成各种诡异的形状,感觉还是有点慎人的。

 

 

    在酒店里面逛是乐趣十足的事,但真走到大森林的边上,身上的汗毛感觉到从森林里吹出的冷风时,我脑子里想的全是恐怖片里的画面,尤其是此时我的视野里根本没有一个人。不过想象总归是想象,看到的全是友善的鸟类。天晚了,回去睡觉去吧,住在童话世界里晚上就别乱跑,森林里有妖怪。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见到真正的维也纳和格拉茨,这些地方在下篇游记中再为大家介绍。下篇维也纳/格拉茨游记除了记录了我在这两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观麦格纳斯太尔工厂——它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如果您是首次阅读本篇游记,建议您从第一页开始,点击这里可跳转至第一页。   

    之前我们推出过几期《幕后英雄》系列文章,介绍的都是在汽车品牌背后给予支持的那些默默无闻的厂商。不管是生产座椅的还是生产电子元件的,但凡是缺少了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恐怕那些光鲜的汽车厂商的生产线就要停工了。

    而比这些提供部件的厂商更重要的就是可以进行整车代工生产的OEM工厂,虽然生产出来的汽车并不是挂着它们自己的logo,但这并不妨碍它们中的某些成为伟大的工厂,而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麦格纳斯太尔就是其中之一。

『工厂内不让拍照 我拍这张大门的照片时已经引起门卫的注意了』

    在童话的世界里住了一夜,我又要回到现实世界中了。今天的旅程比较有意思,可以弥补一些在梦幻城堡待的时间太短的遗憾。我们现在依然在格拉茨,这里有一家在汽车行业圈中赫赫有名的工厂,但一般的消费者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参观这里?因为你现在能买到的著名车型全部都是从这里开出来的。

 

 

『这些车型的整车或部件都是由麦格纳斯太尔工厂生产的』

    如果有人直接上来就跟我说麦格纳斯太尔工厂是多么多么的了不起,有着多么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的话,我脑子里肯定没有什么概念。但要是先用产品说话的话就好理解多了。这里的生产线上开下来的车型包括了MINI COUNTRYMAN、奔驰G级、阿斯顿·马丁Rapide和标致RCZ,此外奔驰传奇超跑SLS AMG的全铝车身也是在这生产的,开创豪华城市SUV先河的第一代宝马X3从研发到最后一辆下线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以上这些车型本身就是一个个经典之作,而可以承担起生产这些车型任务的必然要是个被大家公认的专业且资深的工厂。

 

    自从2010年第一代宝马X3停产,而第二代宝马X3转到美国生产后,原本提供给X3的厂房完全转给了MINI,用来生产MINI COUNTRYMAN。工厂内不允许拍照,所以我现在用的都是网络上搜集来的图片资料。其实我特别想把这个厂房的屋顶拍下来,因为上面悬挂着两个车身框架,一个是生产线上下来的第一辆宝马X3,另一个当然是第一辆MINI COUNTRYMAN,而这两个车身上布满了参与生产的工人的签名,这是历史的鉴证。

    目前这条生产线实行两班倒工作制,如果生产力全开的状态下,一天将会有400辆MINI COUNTRYMAN下线,基本是平均3分钟一辆。但就算这样好像还是不够分的,现在在北京街头明显感觉到MINI COUNTRYMAN的数量日益增多,也是,花差不多的价钱干吗不买一辆个头更大、空间更宽敞的MINI呢?

    在生产线上看了一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每一辆MINI COUNTRYMAN都是不一样的。车身颜色、轮毂样式、内饰颜色、车载配置……有很多元素排列组合出不同的车型,我一直非常非常羡慕国外的这种订车方式:只要自己需要的配置,钱花的更合理,车更满意,国内的哪个厂商能首先做到这样啊?你说什么?保时捷?咱们聊点别的吧……

『临走时来张合影吧 照完发现还真是默认的左起从高到底啊』

    从工厂大门口的保安室的玻璃柜子里取出我们的相机和手机后(安保的森严程度一点不亚于国家安全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拉茨的午餐——啤酒和小牛排非常赞

    麦格纳斯太尔工厂离格拉茨非常近,高速开了不到20分钟就进入格拉茨市区。由于我们时间有限,在这就是吃个中午饭,然后闲逛着游览一下就将返回维也纳。午餐在山顶的餐厅,据说海拔有500米,现在大家饿的都没劲了,还是坐缆车吧,等吃饱喝足了再步行下山。

    餐厅有室内室外两部分,想都没想肯定要坐室外啊。这里的服务生除了点菜、上菜、结账外,还会一项特殊技能:观天象。维也纳晴雨交替频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大雨磅礴了,所以这里的服务生经常抬头看天,发现有下雨的征兆立刻招呼客人进屋,然后收桌子什么的。

    山顶上看格拉茨全景,全城基本没有摩天大楼,其中红顶的都是老建筑,白色的几栋是新风格的。能看到这些新建筑是穿插矗立在老楼中间的,是不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把一些老楼炸塌了,在其基础上建造的这些新楼呢?

    隆重向大家推荐这种啤酒——Weissbier。虽然我极少喝酒,对啤酒也没有任何研究,但喝了一口Weissbier立刻就喜欢上这种浓醇的口感了。这种啤酒是用小麦酿造的,颜色比一般的啤酒也浅一些,所以也叫白啤酒,如果来到奥地利或德国一定要尝尝。


    谢谢网友欢羊羊对我写的啤酒名称的纠正,之前写的WeissBeer是错的,应该是Weissbier,而欢羊羊写的Wei?bier也是一种写法。我已经说了我不喝酒,更不懂酒,而且我不会德语,这方面的确没文化了。


    或许在开动之前,我应该忏悔一下自己的罪恶。这道小牛排是奥地利的一道名菜,口感非常嫩滑,不过用未成年的小牛做食材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每天供应的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不单是奥地利,我感觉欧洲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吃个稍微正式一点的饭就要很长的时间。记得上次在巴黎吃顿晚饭吃了3个多小时,这次也吃了2个多小时。慢的原因是上菜的速度基本是半个多小时上一道菜,这种慢悠悠的状态是奥地利人普遍的生活步伐。

『刚吃完饭就从旁边的植物丛中跑出来一只促进消化的小动物』

    现在奥地利政府在担心两件事情:一是国内的年轻夫妻越来越多的不想要孩子了,他们觉得趁着年轻抓紧时间玩比较重要。二是在加入欧盟后,越来越多其他国家的人涌入奥地利,对当地治安造成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步行在格拉茨市区——这里曾经是军事要塞

 

   “格拉茨”这个名字来自斯拉夫语,意思是小城堡。而这座城市就是从我们吃饭的这座山顶上的军事要塞逐步发展建立起来的。为什么要建立这座军事要塞?因为当时奥地利面临着来自东方的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威胁,土耳其人也的确来攻打过这个地方。因为格拉茨是通过欧洲中心地带的军事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在山顶能看到炮台,据说还有一个巨大的兵器库。

    奥地利人冬天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滑雪,这里随处都是雪质优异的天然雪场。而夏天能做的休闲运动更多,比如骑马。其实我很喜欢骑马,曾有意去马术俱乐部学习学习,但看到上万元的学费后想想还是算了吧。但在奥地利经常能看到卖马具的商店,甚至在高速路上我看到一辆SUV拉着一个小房子,里面是一匹马。可见这里的人对骑马这项运动的热衷程度。

    菲亚特500终于要进口国内了,已经在好几次车展上见过,现在可算定下来了。单看预售价19万似乎有点高,但如果你了解到这款车型背后的历史沉淀的话,就应该觉得这个售价可以接受。而MINI方面对菲亚特500的上市还是有所顾虑的,这是我从和MINI工作人员谈论菲亚特500时的语气中感觉到的。

    看车牌知道这辆老款林荫大道是从维也纳开过来的,因为车牌前面是W,是维也纳Wien的标记。不过这是我猜的啊,应该没猜错,上面那辆菲亚特500是G开头的,G就应该是格拉茨Graz。

    没玩够啊,没待够啊。只在格拉茨待了5个小时的人伤不起啊,伤不起……更何况其中2个多小时还在吃饭。我觉得欧洲的城市游绝对是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深刻的感受到它的魅力的。可能街边随意的一栋建筑都值得去花时间欣赏,何况是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呢。只好等到下次有机会再来了,略有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维也纳市区游览——市政府怎么跟迪斯尼乐园似的

    结束了格拉茨的短暂游览,我们又回到了维也纳。两城相距不到200公里,在高速上睡一小觉就到了。不过现在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半天的时间要想细品维也纳根本没可能,所以我们打算去景点最集中的市中心徒步逛逛。

    维也纳的市中心地带是由一路古老的环城马路围起来的地区,这条马路全长4公里,被称为戒指环。这里汇集了多家音乐厅、美术馆,王宫以及维也纳大学的一部分。如果时间允许,我真想将两天的时间就花在这个周长4公里的戒指环内。

    前面说过了,奥地利现在缺人。年轻夫妻造人的欲望很低。所以政府就想尽办法鼓励生育。其中一项就是给钱,只要你生孩子就能领钱,一直领到孩子25岁,以前是27岁,最近两年财政有点困难,所以缩短了2岁。

什么是DINK?点击这里看百度百科上的详细解答

    路过维也纳大学的一栋教学楼。国外的大学好像都是这样没有校园,大学不同学院的教学楼就是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地方,可以说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大学。维也纳大学历史相当悠久,创立于1365年,比北京大学早了500多年。问导游她也没说清楚这里是哲学院还是法学院。

    离开维也纳大学不远前方是一片空场,虽然没到人挤人的程度,但这里已经是维也纳少见的人多地带。各种零售小摊,还有旋转木马和那种在空中转圈的娱乐设施。远处一座城堡,嚯!到了维也纳的迪斯尼乐园门口了吧。其实不是,居然是维也纳市政厅。

我:为什么这帮人在市政厅门口摆摊啊?没人管吗?
导游:为什么要管?这个空场是人民的地方,想干嘛就干嘛,这是人民的自由啊。
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观霍夫堡宫殿——希特勒的雕像差点也矗立在这里

    继续往前走大约五百米就能看到一座希腊风格的建筑,像不像圣斗士里面的十二宫,门口广场还立着一个雅典娜,不管是建筑上还是广场上的雕塑都非常精致,而且非常干净,雅典娜头顶的金冠都是闪着光的。这个清洁工作应该挺困难的。

    国会参议院前停着一辆途安警车,实际我在维也纳看到的所有警车都是途安,而救护车、市政抢险车都是大众的,要么是途安要么是T5。不过前两天刚看到JDPOWER公布的2011年IQS新车质量报告中,大众车型的排名非常靠后,不知道维也纳市政府看到后会不会考虑换个品牌采购。

    如果作为一个王国的皇宫大门,霍夫堡宫殿的这座可一点不算宏伟。这也导致了我在进去之前并没有太高的兴致,不过进去听完导游的介绍才发现,在这里面你就如同亲临那些改变过人们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现场一样。

    在维也纳期间,听的最多的就是“哈布斯堡家族”这个词。这是一个贵族家族,至今依然存在。而这个家族最NB的地方在于,它的成员曾经统治着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德意志在内的欧洲的很多国家,而统治奥地利的时间长达600多年。

    皇宫广场上有两座雕像,是两位奥地利公认的民族英雄,其中靠近宫殿的是欧根亲王。我听到导游说出这个名字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位难道是二战时德国海军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名字由来的那个人吗?回来一查资料发现还真是。而欧根亲王号是当时德国海军最著名且最强大的战舰之一,曾经和俾斯麦号一同将代表英国皇家海军顶尖实力的胡德号送入大海。


对军事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略过本段

    1941年5月24日,代表英国皇家海军顶端实力的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代表德国海军顶端实力的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战舰在接近北大西洋的丹麦海峡遭遇,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双方相距12海里时英舰胡德号381mm主炮首先开火,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随即开火反击。据战后统计,欧根亲王号的203mm主炮共命中胡德号1次、威尔士亲王号4次,而自己毫发无损。就在欧根亲王号击中胡德号不久,俾斯麦号的380mm主炮发射的一发穿甲弹直接命中胡德号中部的弹药舱,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瞬间被炸为两节沉入海底,全舰1400多人中只有几个人生还。受重伤的威尔士亲王号见胡德号被击沉,迅速脱离了战场。此次海战以德国海军全胜告终。

    但也正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维也纳街头闲逛

    红牛饮料不是奥地利人研制的,但却是奥地利人将它介绍给全世界的。据说红牛是当初被引入美国市场,很多社会上层人士都用它做提神饮料,因为当时美国市场上没有别的提神饮料可选择。红牛就这么火了,一直火到全世界。

    不过我喝了奥地利卖的红牛,感觉没有国内的好喝,首先是带汽的,欧洲人很多喜欢喝带汽的水,他们觉得很清爽,不过除了可乐我不是很喜欢别的带汽的饮料。其次奥地利的红牛味道不如国内的甜,所以我不太喜欢。

    到此为止,我的维也纳/格拉茨之旅已经快结束了。这次基本没有很正式的游览,包括霍夫堡宫殿在内的所有景点都只是在外面看看、拍拍照,并没有进去详细参观,所以留下的遗憾不少。

    我现在有个习惯,就是每当要离开一座城市的最后一天早上,都喜欢抽出2个小时,自己一个人独自到街上逛逛,可能是出于一丝不舍吧,也是一个人很清静,或许能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奥地利人很自觉,非常自觉。如果不是的话,是不可能有这么多全自动报纸贩卖机出现在街头的。便宜的0.9欧元,贵点的有2欧元的,投币自取。想象一下如果这东西出现在国内的街头会怎样?会不会连塑料袋都被人拿走了呢……

    在维也纳看到的车绝大多数是欧洲品牌,最常见的是大众、奔宝奥、标致、阿尔法罗米欧,日本的马自达很多,美国车和韩国车极少。这辆Casalini生产的M10很有意思,是和三菱合作的,用的三菱的发动机,和Smart一样只能坐两个人。

    最后来一张超经典的Type1型老甲壳虫,现款甲壳虫在2010年8月就已经停产了,卖完库存后全新一代甲壳虫就将上市。而全新甲壳虫的设计正是回归到这辆最初甲壳虫的样式上。真希望自己能保留一辆车,一直像这样保留下去,作为承载自己回忆的载体到了几十年后依然光亮如新。

    维也纳/格拉茨游记到此结束,首先向各位读者道歉,由于其它工作的影响游记更新速度有点慢了。而且此次去维也纳和格拉茨没有深入的游览当地的景点,所以无法向大家做详细介绍,这点我自己也深感遗憾。作为欧洲皇权的集中地,奥地利尤其是维也纳被建立为奢华的享受之都,有机会值得来看看,花上一个星期细致品味将是难得的经历。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来这里,自己或两个人,深入游览一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陕ICP备19017048号|手机版|Yanliang.com Inc. ( 陕ICP备19017048号

GMT+8, 2025-8-27 02:1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