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08网西安4月17日电(记者姜辰蓉)在全国许多地区,学生“上学远、不安全”的问题成为困扰学生和家长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陷于机制、财力和安全等因素,多地校车难以正常运行。2009年,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为破解这一困境,采取超前谋划、机制创新、严格管理等手段,探索出一整套地方校车运行机制。经过近3年的实践,阎良区校车不仅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而且运行平稳顺利,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农村定点小学全覆盖 3年平稳运行
西安市阎良区联党村村民丁和武今年45岁,他家中12岁的孩子在离家3公里的武屯镇中心小学上六年级。从孩子一年级开始,丁和武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接送孩子。“我们这里的乡村公路上,大货车多,而且很多司机都喜欢开快车,骑摩托带孩子感觉确实危险。但是如果走路接送孩子年龄小很辛苦。”丁和武说:“过去自己接送,天气好还好说,遇上个刮风下雪天,手脚冻麻了,实在受罪。”
2009年,阎良区政府给武屯镇中心小学配备了两辆校车,专门接送住在2.5公里以外的学生。丁和武只需每天早晨把孩子送到村口的接送站点,学校的校车会准时到达把村里的孩子送到学校;下午4点半,校车又会准时把孩子送回村里。
“校车上不仅有司机,还有专门陪护的老师负责清点、照顾学生,家长也很放心。这把家长解放了,每天能专心在地里干活了。”丁和武说。
在武屯镇中心小学,记者看到了停放在教学楼前的两辆黄色校车。每辆校车共有35座,座位比一般客车窄,适合小学生身形,座位全部配备安全带。车内安装有GPS定位系统和摄像头,以及灭火器等。
武屯镇中心小学校长王根来说,学校附近就是107省道,车流量大,过去没有校车,学生自己上学,发生过多起被来往车辆撞伤的事故。校车运行后,每天准时接送学生,学校主要领导排班,轮流上车陪护,虽然校方工作量大了,但学生路上的安全更有保障。
关于校车开行的背景,阎良区教育局局长郭向卫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原因和人口分布状况变化的影响,一些中小学出现了生源差、布点多、规模小、条件差及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为此,2008年,阎良区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撤并农村学校36所,学生到改扩建的定点学校上学。目前,阎良区共有小学34所,其中农村定点(布局)小学11所。
郭向卫说,群众虽然对定点学校设施和教育水平满意,但是学生上学距离的问题却凸显出来。部分学生要走5公里,有的甚至超过了6公里。这不仅是群众的困难,也成了撤校并点工作的最大难点。“孩子上学不安全,家长接送有困难。住校的话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长不放心;而且住宿费用还会加重家长和学校负担。”
为此,经过多方调研论证,2009年9月阎良区开始试行农村定点小学校车服务。2010年5月实现了全区农村定点小学校车服务全覆盖。目前,阎良区共有专用校车22辆,覆盖11所农村定点小学、4所幼儿园,受惠学生及幼儿3100人。校车运行3年来,累计接送500余天,行驶80万公里,接送学生150万人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机制创新科学管理细化严格
经过不断探索、论证,阎良区建立、创新了一整套完善的校车运行管理体系,并严格落实执行。阎良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校车管理办公室,并印发《校车管理手册》,其中不仅对驾驶员工作职责、考核办法,护送老师工作职责,教育局、学校责任都有明确规定,还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阎良区在校车安全方面做足文章,严堵漏洞。首先,“校车最主要的核心是安全,而安全的核心是驾驶员。”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阎良区对驾驶员的要求具体、细致。
56岁的校车司机黄家科,体格健壮。他告诉记者,应聘校车司机要有A1照,3年无违章,10年以上驾龄,公安部门审核无犯罪纪录,身体健康。“当时包括我在内的27个司机参加考试,最后只留下12人。”他说。
与一些地方不同,阎良区的22名校车司机年龄均在45岁至56岁。“这是我们经过考察和斟酌的。年轻司机一般性子急、家里事务多,容易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年龄稍大的司机不仅技术好些,而且磨炼过,能不急不躁,安全有保障。”阎良区校车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邓军胜说。
同时,每辆校车还装有监控定位系统,由专人负责全程监控。在校车监控系统平台上,校车运行的时间、地点、经纬度、停车的时刻、心跳率,车内情况都看得一清二楚。按照规定,正常天气校车车速不得超过50公里/小时,下雨天不得超过30公里/小时,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校内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
车上还有护送老师全程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