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3-7-16 10:58:09 |显示全部楼层
各中小学陆续放假,加强中小学生暑期交通安全工作,预防中小学生暑期交通事故,这不仅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的问题,中小学生假期交通事故预防已经刻不容缓。作为交警部门,我们应当积极会同学校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假期预防交通事故的新模式,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现就中小学生暑期交通安全隐患及其预防对策谈几点意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快乐出行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 一、暑期中小学生常见的违法行为。 (一)不遵守交通规则。主要表现在中小学生过马路时,有的不走人行横道,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突然横穿马路,让过往司机措手不及;有的同学乱闯红灯,不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走路;有的同学在道路上互相奔跑追逐、嬉戏玩耍。以机场路红旗路立交桥下为例,据笔者目测,有的学生经常在南北向红灯、左转弯绿灯时横穿马路,经常影响左转弯车辆的正常通行。有的学生不走斑马线而是从立交桥下通过,由于东西向左转的视野较窄经常令司机防不胜防。并且中小学生大多好奇心强且具有冒险精神,明知违规却偏要穿越隔离护栏,骑车追逐、嬉戏,明知危险,却硬是胡钻乱窜,调头猛拐,车辆临近突然横穿,骑车撒把。加之中小学生遇事不冷静,对后果估计不足,遇到突发情况经常手忙脚乱,措施不当,从而诱发交通事故。 (二)乘车出行安全隐患较多。中小学生由于活泼好动,有的在乘车时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把身体伸出车窗外。有的在车上打闹、嬉戏,很容易留下交通安全隐患,同时由于中小学生的喧哗打闹也很容易影响司机的正常判断和驾驶。由于三大队辖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学校较多,许多学生不分车况好坏,也不分公交车、货车、三轮车、拖拉机等农用车,不顾车辆是否超员超速,是否有车牌和驾照,也不管司机是否酒后驾驶等,贪图乘车方便,只要有车就坐,留下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骑车太随意,自我保护意识差。中小学生是一群活跃的群体,可他们的交通安全常识缺乏,在课内,主要时间都是学习文化课,缺乏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行人的行走规则及机动车的行驶特点不明确,更不明白违反交通法规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公路和街道就常常变成了学生们的操场、竞技场和打闹玩耍场所,直到危险降临而不自知。有许多中小学生喜欢在假期结伴骑自行车外出游玩,在骑自行车行进中互相竞逐。有的学生骑车双手离把、在途中大耍车技、有的搭肩并骑、占用机动车道等,这些危险的动作极易引发意外,造成人身伤害。有的年龄稍大的学生无证驾驶大人的摩托车或者借用别人的摩托车上路。加上他们冒险以及叛逆心理较强,无证驾驶、不遵守交通规则,缺乏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不懂机动车的行驶特点,横穿乱窜,导致其他司机猝不及防,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二、暑期中小学生常见违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安全教育缺失。一是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许多学生交通意识观念淡薄。虽然离校前学校老师对交通安全作了思想教育,但绝大部分学生对交通安全没有深刻清醒的认识,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二是家长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家长本身交通安全知识不足,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对孩子交通安全重视不够,只提醒孩子注意交通安全,没有耐心而详细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三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家长或成年人在过马路时没有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部分学生把闯红灯看作是展现个人英雄主义的大好时机,根本不把自己的人身安全放在心上。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社会管理放松。一般情况下,学生上放学时在通往学校的各主要路口都有交警,学校门口都有助学岗,学生看到有交警执勤,基本上都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交通违法行为相对少一些,而在暑假期间,助学岗撤了。由于学生不集中去学校了,因此在对学生管理上,许多基层执勤民警存在这样一个认识,就是中小学生应竭立受到保护,交通违法行为很少受到处罚,在他们犯错误时,通常仅是进行说服教育,或者在不影响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视而不见。在日常执法中,对成年人通常查纠力度较大、处罚较严,对稍有违法的学生,则采取宽宏态度,只是指出其违法行为,或在工作很忙时用手指指学生,让学生自觉纠正就算了,由于平时无意中对学生放松了管理,致使一些学生在走路、骑自行车随意横穿,猛追猛拐,强超强越机动车道,随意闯入机动车道,无视机动车的存在,走路不走人行道,不靠右边走,喜欢在马路上相互追逐打闹,乘坐车辆时,不依次排队上下车,强挤强钻,甚至挤到机动车道上拦车,这些不良行为稍有不慎都会导致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暑期中小学生违法行为的预防措施。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管控长效机制。交管部门把切实维护校园周边交通安全摆到重要位置,把学校周边交通秩序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坚持不懈的中心工作来抓,采取短期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减少执法盲点,同时建立健全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切实维护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交管部门安排外勤民警加大对校园周边道路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让行、随意调头、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切实落实维护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有关措施。与公安、城管、公路局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对于摆摊设点等违法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清理,对于其他各类交通安全隐患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消除。 (二)强化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自身抓起。交警部门以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暑假期间把中小学生的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加大宣传,耐心教育。在暑假期间,学生的业余时间比较多,因此交警部门要利用假期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暑假期间要采取各种各样易于中小学生接受的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法制意识,使孩子们学法、懂法、用法,从而自觉遵守交通秩序,避免暑假期间中小学生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假期孩子们的心情都非常高兴,心理也很放松,很多孩子交通安全知识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因此在暑假期间对中小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家长要严以律己对孩子加强管理教育,当好孩子的楷模。学生们放假了,就把老师假期前的忠告都抛到了脑后。因为假期学生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所以家长应格外注意学生假期交通安全。因为暑假时间较长,家长对孩子的管束都会适当放松,但对于学生暑假交通安全问题千万不能放松,人身安全不是小事,在交通安全方面对孩子要严管理多教育。在交通安全这方面,家长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观点,善于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一定要杜绝孩子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刻对孩子加强管理和教育,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三)顺应学生心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喜欢同辈群体之间攀比交往的心理。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使中小学生的归属感得到满足,同辈群体又以群体规范约束中小学生。在同辈群体中,符合规范的中小学生会受到群体的接纳和欢迎,违反的中小学生将受到群体的拒绝、谴责,使中小学生产生“对偏离的恐惧”,强烈的归属与交往需要使中小学生逐渐学会以群体规范调节、控制自己,作出从众行为。在儿童时期,儿童就会自发地与别的儿童认同,模仿别的儿童的行为习惯,同伴既是行为的强化物,又是儿童评定自己行为的参照物。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逐渐超过与成人交往的时间,对同伴的依恋和友谊显著增长,孩子更愿意以同辈群体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不愿意采取成人为他们指定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同伴群体的影响甚至大到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同伴群体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以点带面,以偏带全”,如:对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开展“手拉手,一帮一”等形式活动,让有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学生帮助没有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的学生树立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发动全体学生对始终不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在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后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注意道路交通安全的群体性意识。 (四)加强路面管控,保证学生安全。交管部门在路面执勤中应加大对发现的中小学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力度。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交通管理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业务工作,各个岗位的民警都有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要坚持全警参与宣传的工作思路,暑假期间,在路面执勤执法活动中,针对中小学生在马路上出现的嬉笑打闹、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等交通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制止,一些中小学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在进行处罚的同时,应当加大对其说服教育的力度,通常对看似不经意的违法行为及时批评教育,真正使交通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消除事故隐患。同时组织一线交警、协勤人员和交通志愿者,应重点做好机动车按规定车道行使、不闯信号、行人要按信号通行,行人要走斑马线等违法行为的管理工作,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对在路面出现的中小学生要格外关照,及时温馨地劝告、劝阻,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远离车祸。在购物场所、市场、广场、居民小区周边路段上,民警更要多加注意,保障中学生们安全出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