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樊华通讯员冯长涛 “远看是花,近看为字,花中有字,字里藏花。”家住阎良区华美一号小区的周作龙老人有一手绝活,就是能将每个汉字写成梅花的形状,而据说这种“梅花篆字”的绝活,从清代起就在民间失传了。 最早出现在商代 梅花篆字作为一种书法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一直充满神秘感。我国早在商代就曾出现过刻有梅花状的象形文字,它的代表是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的出土的古陶器残片,到了汉代,梅花篆书更成为欣赏收藏的佳品。 历史上有关梅花篆书的记载要么出现在民间传说中,要么出现在小说故事中。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曾提到徐庶的老娘会写;而在关于王昭君的传奇故事中也有汉成帝的皇后许氏,能写一手漂亮的梅花篆书的记载。 而如今,在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留下的,由元代高文举书写的《道德经》碑可能是目前梅花篆书中的典型代表了。 潜心研习梅花篆 而今年75岁的周作龙老人,因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耀县大香山寺拜师学习中医时,学到过一些书写梅花篆书的技巧,2006年退休后便开始潜心研习此书法,2007年他的作品还被送到故宫博物院进行鉴定,确认此书法为古老的梅花篆字之一,目前周老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写此书法的人。 一走进周老先生的家,就嗅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笔墨香,古朴雅致的三居室被老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客厅墙壁上挂满了书画作品,俨然一个小型书法展厅。在一幅画中,精雕细琢的梅花棵棵颇具风骨,不时有几只鸟儿停留其上,配以苍劲的虚竹,不禁让人惊叹画者运笔之精细与老道。 “看出写的是什么字了吗?”面对老人的提问,记者很是困惑,举起相机准备先拍照时,突然发现镜头里的梅花篆字浮了出来,“看出来了,这写的是有容德乃大宁静以致远,心平风浪静行直求中道。” 周老先生点点头,笑着解释,“梅花篆想写漂亮的,就得要梅花枝干符合植物生长规律,这样才能扰乱人的视线,近看就都是花杆杆,远观才能看出是什么字!”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清心,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修心竹语”;“忠厚处事孝为本济世之道习仁术”;知道了门道,记者品读起这些墙上挂着的独特书法作品,不觉翰墨飘香,令人痴迷。 图为周作龙在自家书房书写梅花篆 (记者樊华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