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3年8月开始,本网推出的《大学生村官系列访谈》栏目,通过记者走访挖掘出许多优秀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利用自己的特长和热情帮助群众致富的典型事例,这些村官大多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弘扬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在服务农民的历程中实现价值、在发展农村的进程中完善自身、在推动农业的过程中增长本领,他们俯身农村,立足基层,扎扎实实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到农村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指示精神,把火红青春奉献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壮丽事业,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点赞。
然而,在临潼区记者在走访了8个街道办的干部群众后发现,这里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等问题却不容乐观。
当让群众对大学生村官作一简单评价时,村民们却普遍反映:“都没接触过,咋评价啊?原来听乡上说过要给我们村派一个大学生村官,但是都几年了,也没见那村官到我村来啊,也不知道那娃名字叫什么,更没见过人,就别谈帮助我村做过啥事列。”
“村官”变“乡官” 何谈“下得去”
地点:油槐街道办事处
当记者向油槐街道办事处党政办公室了解大学生村官相关情况时,主任翟百胜介绍说:“街办现在有两个大学生村官,一个是负责油街村的景帅,现在协助街办在渭南火车站处理村民拦访事件,人不在办公室;另一个是负责耿西村的张菁微,请了两个月假,除了村上工作,有时协助街办处理些杂事。”
油街村1组的曹某(主任家对门)说,景帅?没见过,也不认识。
油街村2组的曹某、苟某、冯某说,村上没有大学生村官,不知道景帅,没听过也没见过,可能是留在乡上工作了吧。
油街村小虎面皮店的店主(村民)和村卫生室村医都表示,没听过大学生村官景帅这名字,更没见过了。
油街村会计常某说,年前提过大学生村官这事,之后没见人到村里来,可能在街办工作吧。
随后,记者驱车来到了耿西村,村主任家的东、西两位邻居,分别为姓冯和姓凌的村民说:张菁微,谁啊?没见过也没听过。
耿西村村民宋女士说,不知道街办还给我们分了个大学生村官这事啊,我村就没叫张菁微的干部啊,我都没听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