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9-10 15:08:52
|显示全部楼层
| |
我的家乡叫断垣,座落在荆山脚下,石川河转弯处。在我记忆朦胧的岁月里,唯有那石川河犹如一块绿色的宝石,永远地镶嵌在我的心中。
石川河是一条温顺的河,一年四季清涛波浪,水流不断,地下还有很多的小泉眼,向上不停的喷涌,它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那时常见爷爷挑着木桶去河道中担水,总不明白爷爷为什么门前有井不用而舍近求远,爷爷就会告诉我说:水流百步自然净,河道中的水喝到嘴里自然甘甜,用它煮茶喝,次一点茶叶也能喝出好茶叶的味道来。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去河里摸鱼戏水,河岸边的水,浅浅的暖暖的,脚下的石沙棉棉的,水里的小鱼小虾米游来游去,碰到腿上痒痒的。那时人们几乎很少吃这些东西,现在才明白,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物质贫乏,油和调料特别珍贵。那时做不出来现在的美味。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芦苇丛生,鹤鸭成群,一阵轻风吹来,芦苇波浪起伏,犹如故人笔下,风吹草低见牛羊般的仙境。那年月我和我的小伙伴经常光着屁股在芦苇丛里捡拾野鸭蛋、捉迷藏、抓小鱼,一个个摸的像个泥蛋蛋,忙得不亦乐乎。回家时,都担惊害怕、提心吊胆,如果被家人发现了,屁股上总是少不了挨几下打,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石川河就是我们这群孩子的天堂乐园。记得那时河道两岸都是菜地,菜地里蔬菜品种齐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玩饿了,就悄悄爬上岸,钻进菜地偷吃西红柿,那个年月没有农药化肥,没有工业污染,西红柿那个味道啊,真叫香甜。
每当夕阳西下,河里就响起了“哗哗”的流水声和那芦苇丛中传来的蛙鸣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还有那小小的萤火虫,它早早的就点亮了它的小灯笼,成群结队伴随着蛙鸣在空中翩翩起舞,天黑了,岸上不时传来父母焦急的声音,“狗蛋,狗蛋……”那种亲情、那种气氛、那种场景,是生活在城里的人们永远无法感受和享用到的。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石川河已变了样,当年的小伙伴已两鬓霜染,手拉着孙儿,讲述着过去,还是那么幸福,那么让人回味!
|
|
|
|
|
|
|
|
|
|
发表于 2014-9-10 15:36:25
|显示全部楼层
听30后 一代人说石川河那些年部分段还有船呢,改革开放,工业污染。地下水开采过度,河床乱采砂,河道垃圾乱倒,导致石川河断流,影响了当地生态平衡。 |
|
|
|
|
|
|
|
发表于 2014-9-12 07:10:36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4-9-13 09:01:00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采!看了文章想起了童年,如今的石川河已是满目疮痍,儿时的快乐已经已去不复反了! |
|
|
|
|
|
|
|
发表于 2014-9-13 11:13:37
|显示全部楼层
赞楼主,好文章,情之深,念之切,也勾起了我儿时美好的回忆。 |
|
|
|
|
|
|
|
发表于 2014-9-13 13:09:06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我家住在下游的交口牌楼村,村旁便清河和石川河交汇处通向渭河的那一段。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碧波荡漾、芦苇摇曳、鱼虾水鳖畅游其中,河滩上牛羊成群;特别是夏日的傍晚,河边大人小孩在清水中洗涤、游戏,享受河水带来的清凉;随着落日的余晖,不远处的草丛中,大群的水鸟叽叽喳喳再找着安息的窝。
后来。。。。。。后来沿河造纸厂逐年多起来,河水逐年红起来,慢慢变成黑红色,空气也刺鼻了,鸟少了,鱼虾绝迹了,芦苇稀稀疏疏散落着。。。。。。
后来。。。。。。后来大家都习惯了现在这个污秽不堪、臭不可闻、几乎断流的臭水沟!!
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了。。。。。。 |
|
|
|
|
|
|
|
发表于 2014-9-13 17:01:29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阎良区的生活和工业污水从六十年代开始就从北屯街道浩西村附近直接排入清河,只是那时的工业较少,污染不那么严重罢了。直到10年左右才在靳家村附近建设了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排入清河。 |
|
|
|
|
|
|
|
发表于 2014-9-15 11:16:18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真好!我也有同感,小时候石川河真是我们的乐园,放羊、割草、戏水、捉迷藏、、、、、、,玩了、乐了、还把家畜饲养了,两不误啊! |
|
|
|
|
|
|
|
发表于 2014-9-15 11:19:24
|显示全部楼层
毒害两河(小清河、石川河)这么早,那时还没我呢。这社会没治了,呵呵呵!我印象中就是北原的造纸厂和水泥厂污染厉害。 |
|
|
|
|
|
|
|
发表于 2014-9-16 22:55:49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只写好的。永远高兴。
现在都没有水了,就不能发两句牢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