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头品质的考核一般有如下因素:解像力、反差、色彩还原等。这些都是一些可以量化的物理指标。但是对画面的表现而言,前后景的虚化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焦点前后虚化的影象如何表现就成为考核镜头的另外一个因素,但是这个因素难以量化的。 焦点前后虚化的影象也通常称为焦外成像/虚像/散焦(也称为Bokeh,这是一个生造词;OOF:Out Of Focus),它与柔焦的区别是:柔焦一般是指整个画面柔化,没有清晰的影象;而散焦则有清晰的部分,在清晰焦点前后的影象都是柔化的。 除了某些特定的镜头,普通折射镜头的焦外成像特点来自于镜头球面像差的矫正,这个可以参见135F2DC的:《美能达AF 85/1.4(G)D Limited镜头的设计思想》。 下面是焦外成像的一些说明: 
球面像差导致的焦外成像, 虽然是扩散,但是在边缘有残留部分 | 
不好的焦外成像, 边缘过于锐利 | 
自然的焦外成像,边缘没有残留部分 |
可以说,焦外成像可以分成两大类类型: 1、模糊虚化:除焦点外,整个画面都是扩散的、模糊的,边缘没有残留部分,这是最好的焦外成像; 
Carl Zeiss 50/1.4 @ f/1.4,小蔡拍摄 |
2、二线性虚化:这是不太理想的焦外成像,被摄物体的散焦画面轮廓被两条或者数条线分开。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折反射镜头,具有明显的二线性。二线性出现,在视觉容易对主体产生干扰,
|
发表于 2008-12-29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09-1-7 2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09-1-8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