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65|回复: 13

【文史之乡】——走进韩城党家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3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百岁的历史村落——韩城党家村

 

    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况。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文,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
  英国皇家建筑学会查理教授说道:“东方建筑文化在中国,中国民居建筑文化在韩城”。日本建筑学会农村计划委员会委员长工学博士青木正夫撰文:“我曾到过欧、亚、美、非四大洲十多个国家,从来没有见过布局如此紧凑,做工如此精细、风貌如此古朴典雅,文化气息如此浓厚历史悠久的保存完好的古代传统居民村寨。党家村是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党家村被陕西省定为“历史文化保护村”,列入“国际传统民居研究项目”。成为旅游参观的重地。
  走进党家村,那古老的石砌巷道,那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那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
  那些精美奇巧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作事的哲理。
  城墙、看家楼、泌阳堡、及夹层墙哨门等攻防兼备古代防御体系,是党家村保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体现出在战乱年代有钱的党家村人当时的心态。
  党家村选址合理,村容如舟,房屋建造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木、石、砖三雕俱全,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而现存的古代题字及生活用品完整的展现了当时的生活文化氛围。党家村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在考察党家村时欣然题词称之为“民居瑰宝”。

 

 

 
                                          

 

韩城市境内民居四合院遍布城乡,党家村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国内外专家称赞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为国保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0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鸿有痕游记类摄影作品

    四合院每院一般占地260平方米左右,呈长方形,个别的是正方形,俗称“一颗印”。四合院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似人形,有喻意。厅房高大宽敞,前檐多为歇檐,为供祖和设宴之所,逢婚丧嫁娶,卸掉活动屏门,设席摆宴,显然发挥了厅房设施功能。门房和厢房为起居之室,长辈兄弟居有序。

    家门外有上马石、拴马桩、拴马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特别是狮子门墩,无论是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能将这一猛兽处理的形体生动,神态逼真。  孤鸿有痕游记类摄影作品

    门楼两侧有美观的砖雕峙头,内容非常丰富,有琴棋书画、梅兰竹菊、鹿兔象马,虎牛麒麟以及几何图案、万字拐、八卦图等等,孤鸿有痕游记类摄影作品
    孤鸿有痕游记类摄影作品   孤鸿有痕游记类摄影作品    孤鸿有痕游记类摄影作品
    孤鸿有痕游记类摄影作品    孤鸿有痕游记类摄影作品    孤鸿有痕游记类摄影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安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5-29 2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2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看孤鸿的作品犹如走进了历史的隧道,古色古香、韵味无穷呀!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片子图文并茂,注解得很详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 0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藏了!谢谢!

可以刊登在《人民画报》、《陕西人文地理》上的好贴。

远远超出了帖子的含义,就是一幅作品。

这才是应该至顶,能够反映飞机城人文化素质强贴!

吵吵闹闹的坛子没有分量,旅游板块就该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

又走了一遍,上一次是感观,这一次是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厚重,文化的积淀,让小城的一砖、一瓦、一房、一屋都赋予了深刻的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2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好似一本画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宝贝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6-20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有空一定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陕ICP备19017048号|手机版|Yanliang.com Inc. ( 陕ICP备19017048号

GMT+8, 2025-8-27 10:2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