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本身就是个消费过程。所以选择摄影行业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有一定资金作支撑,舍得投资。特别是这几年物价飞涨,买一部数码相机需要数千元,甚至上万元,闪光灯的价格相当于购房月供,而买镜头绝对能掏空你腰包。 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你会选择成为愤世嫉俗的文字记者――手握一支笔,最多再花三四千元买台笔记本电脑。 但相比之下,摄影记者会有更多收获、更多乐趣。就冲这儿,该花的钱还得花。 我参加工作之初,就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用在买昂贵的设备上了。现在想起来觉得那会儿真够傻的。 那时最流行的做法就是买昂贵的机身和镜头,尤其是能带远摄、大光圈的镜头。因为我看到那些使用300/2.8’s镜头的摄影师拍出来的照片就是好,所以误以为装备是提高拍摄技能的决定因素。 直到发现这种大光圈镜头并非决定照片质量的主要因素后,才知道这钱算是白花了。 —————— 如果当初知道这个道理,就不会为追求高档而花冤枉钱了。所以现在在闪卓博识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比如可以用低端的相机,一只便宜的50毫米的f/2(或是f/1.8)的主镜头,再配一只低价的、光圈值较小的 “全能”变焦镜头就够用了。 这种50毫米镜头提供的光圈和焦距很实用,售价750元。“全能”变焦镜头可以在经济捉襟见肘、无力购置其它设备时,帮你完成50毫米以外照片的拍摄。 在此基础上,我会再买只小闪光灯。即便配置全套的外置闪光灯,也比镜头从f/4换到f/2.8的价格便宜的多。 我不认为每个初学者都要配备一只300/2.8的镜头。诚然,这种镜头的拍摄效果的确不错,但这么做的后果,是先把你的钱包掏空,再限制你拍摄水平的发挥。 最近和摄影行家大卫·博纳特面对面地作了交谈,他和我一样都不赞成、也不提倡初学者追捧300/2.8镜头的风气,因为这样会对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并不是说它有害,只是告诉你在经验还不十分丰富、可塑性还强的阶段,这种镜头会让你忽略更多拍摄方式和方法的学习。 当然还有钱的问题,对普通人来讲,它会让你变得穷困潦倒,或者无力支付其它设备的购置费用。 所以,如果我能成功说服你不要过早地使用大光圈的远摄镜头――即使是一段时间――在未来你将会受益匪浅。 机身和镜头是必须花钱购置的设备,而闪光灯相对机身和镜头来说,价格就不算高了。我有一篇详细介绍1100元左右的外置闪光灯及其配件的文章,包括闪光灯、灯架、同步线、反光伞等设备。可惜的是,这样的投入在摄影行业还算是比较低的。 现在相机的数字化省去了买胶卷的费用,加之在闪卓博识学习摄影知识又是免费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认真钻研,直到掌握了自己喜欢的拍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