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349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7-6 00: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茅于轼《收入差距真的大了吗》帖子在腾讯刚一出炉,便遭到腾讯网友铺天盖地的痛骂和狂批。不到一天,跟帖就有2000多条,99%的跟帖是痛骂痛批。这说明目前这些反动右派已让人民识破了嘴脸,彻底不得人心了。看来,只要腾讯编辑不可以删除人民的言论,类似茅于轼、袁腾飞等反共分子是不得人心的。腾讯、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的媒体编辑、主编大多来自南方报系,这些人都是茅于轼、袁腾飞的支持者。眼下尽管腾讯、新浪大量刊登茅于轼、袁腾飞等极右派的文章,但是腾讯、新浪等门户网站的读者显然大多是这些极右派的反对者。事实证明,南方报系、炎黄春秋等反共势力已经彻底丧失民心。现将茅文和网友部分跟帖复制如下。要看全部跟帖,请点击下面的“我要评论”。

2010年07月04日08:34南方网茅于轼我要评论(2182)
字号:T|T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

都说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危险的程度,但贫富分化究竟到了何种程度,具体、详细的统计数据是咋样,据我了解,还存在不少疑问。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过大的收入差距通常会引发治安问题,特别是穷人衣食无着,会铤而走险。然而,检查一下近来发生的社会群体事件和突发冲突,会发现像杨佳杀警案,瓮安动乱案,邓玉娇抗暴,唐福珍自焚案等,却极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多半是老百姓没处讲理,不得不走向暴力。

贫富差距直接导致的后果本应是犯罪率的提高,但我查了2000年以后的中国统计年鉴发现,当前社会治安问题虽然呈现上升趋势,却并没有什么突然的变化。社会流动性增加,家庭分离,商业社会言利少义等,才是治安恶化的一些诱导因素。不过,这些分散的治安事件还不至于导致政治问题。最令人担忧的是政府部门拒绝沟通所带来的群体的官民冲突,倒有可能转化成社会事件,致使社会波动。

“公平”其实是一个很含混的词。由于含混,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最直观的公平就是大家都差不多,特别是大家的消费差不多,有些人看到当今社会穷的穷,富的富,消费水平相差十倍百倍,不平之心油然而起。但在我看来人们花钱所带来的享受,从效用上讲却有极为明显的收益递减现象,只不过富人为了区别于众,在消费的品牌上和穷人拉开差距。一个普通的手包,和一个LV包,在功能上并没有差别,但富人却喜欢拥有它的那么一点意义。一件名牌服装,据说比普通衣服更舒适一点、更有型一点、更耐穿一点……只是“一点”差别,这“一点”差别不是内行还看不出来,但却花了富人大量钱财。为了穿暖,他们只要花1%的价钱就够了,而为了这“一点”,他们花了其余99%的价钱。

因此有人提出,现在贫富差别可能比改革开放前还小了。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就拿通讯来讲,改革前只有局级干部才能在家里装电话,现在差不多人人都用手机。那时候城里人基本能吃饱穿暖,而很多农民却挨饿受冻,淮河以北的穷人只有冻得受不了才不得不买鞋穿。今天挨饿受冻的人已经非常罕见了。即使是乞丐,也比30年前的农民吃得好、穿得暖。想想看,30年前是吃饱和挨饿的差距,今天则是吃什么的差距;30年前是穿暖和受冻的差距,今天则是穿什么的差距。哪个差距更大,不是很明显吗?

现在穷人富人享受上的最大差别恐怕是在住的方面,这方面的差距远远超过吃、穿、玩。改革前只有国家领导人才有别墅,部长级干部住得也很拥挤,现在有上千万个富翁住进了别墅,而更多的人却居不得其所,这种差别所带来的享受上的差别是最值得注意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廉租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帮助那些最困难的人改善住房。

同时我们倒可以利用这种差别把富人的钱给穷人来用,虽然社会的财富总量没有变化,但是社会的效用总量得以增加,这对全社会有很大的益处。这也是各国都提倡的鼓励富人捐钱给低收入者。对富人来讲他们所失甚微,而穷人所得极大,但我们国家现有的政策却限制了民间慈善业的发展,而政府主导的慈善机制由于其不公开不透明难监督的操作使得许多富人对于善款的去向心存疑虑,从而限制了富人的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