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叫桥南,有一支队伍叫“华山”;有一种事业是巡天,有一种精神是奉献。
桥南是渭南市一个偏远的小乡镇,一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地方,然而,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里却是咱们国家航天测控的心脏,是中国航天测控事业的奠基之地和摇篮。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建设,建设初期完成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和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的跟踪、测量任务以及初期中国试验通信卫星的变轨、定点的跟踪、遥测、遥控任务。从计算中心、通信总站到驻地营房、文体中心,多少航天测控人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年轻的背影,如歌的往事,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1987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搬离到西安后,这里人去楼空,一片荒寂,斑驳的小楼,见证了这里从喧闹到寂静的变迁。今年六月,在总装备部指导下,具有鲜明特色的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在桥南开馆。趁着周末,我带着全家来到这里参观,由于起程较晚,到达已近夕阳,穿过已趋于平静的街道,顺着潺潺溪流进入多峪,四面群山起伏,绿树成荫,清幽雅静,放佛世外桃源,“751”的规模非常大,占据了整整一个山谷,现在101办公楼和以前的机房等全部改装为博物馆,共分测控装备、气象装备、车载装备、回收装备、通信装备、教材成果和天线7个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航天测控装备的发展历程。这里有大量曾为祖国航天测控事业立下赫赫战功的装备,有“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还有为航天英雄杨利伟“接风洗尘”的搜救和医监医保装备。目睹2800余套我国航天测控初期的装备,不仅我引发了对那个峥嵘岁月的遐思,更感受了几代测控人热爱部队、热爱航天事业和乐于奉献的情怀。
那一年,油灯彻夜明,团结协作攻难关,东方红卫星上九天;那一年,太空架金桥,天地之间一线牵,返回式卫星回人间。
那一年,运筹千万里,征战茫茫银河畔,通信卫星定了点;那一年,实现飞天梦,测控回收谋胜算,神州欢腾迎飞船。
啊,桥南!航天测控的摇篮,啊,华山!千锤百炼的利剑。看今朝,将军添白发,星海泛波澜;丰功耀九州,薪火代代传。遥测苍穹有新人,
开拓宇宙著新篇。 ——《有个地方叫桥南》
751大门口
 测控人心中的星光大道

原101计算大楼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30 1:04: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