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西飞xac

[原创]穿越山西河津到大同,外加山西偏关老牛湾至陕北吴堡黄河晋陕大峡谷(12.01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8 15: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行6人六天自驾游,路线阎良-禹门口-山西洪洞县-灵石王家大院-平遥-应县木塔-浑源县北岳恒山悬空寺-大同云冈石窟-黄河大拐弯山西偏关老牛湾-山西河曲古渡口-山西保德-陕北府谷-陕北佳县-山西临县碛口古镇-陕北吴堡-绥德-宜川壶口-黄龙-白水-阎良。

因为要感受穿越黄河大峡谷和两岸不同的风土人情,所以8渡黄河,渡河地点是,禹门口,万家寨黄河铁索桥走个来回,府谷保德县渡过2座不同的黄河桥,佳县克虎寨来回,军渡。

 



 

这就是晋陕黄河大峡谷最北段的山西省偏关县著名的黄河一景包子塔湾黄河大拐弯。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她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这里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整个老牛湾旅游区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是包子塔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2-1 21:51:0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自己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8 15:34:01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华北平原的许多省份,民间都广泛流传着“燕王扫北”和明朝从山西洪洞县往华北迁民的传说。甚至有许多人都自称“祖籍山西洪洞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8 15:47:17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后驱车直奔灵石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 12公里处的静升镇。到王家大院游览过的人,都认为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8 19:16:1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8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咱老家在哪里,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2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直奔应县观看木塔,浑源县恒山悬空寺,继续北上直到大同云冈石窟.由于时间关系木塔只是在车上观看,木塔离道路实在很近,所以在车上也看的很清楚。由于没有拍照所以引用网上一张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陕ICP备19017048号|手机版|Yanliang.com Inc. ( 陕ICP备19017048号

GMT+8, 2025-8-27 04:4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