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呢喃的火花

二月二药王山庙会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3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月二药王山庙会游记

    3月6日星期天,也就是农历二月二,徒步群群主老兵组织群友到药王山赶庙会。我早早就报了名,这是我第一次去赶庙会哦,心中充满期待。

 

    早上7点在富华门口集合,坐旅游大客去往药王山。药王山属于陕西铜川,位于耀县城东1.5公里处,据说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山上五峰环拱,古柏苍翠,殿宇轩昂,碑石林立,风景优美。药王山本名五台山,由5座山峦组成,山峦顶平如台,形如五指,因遥望孙思邈在唐代长期隐居此处,而得名药王山。为了为纪念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进行祭祀活动。药王山也因此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我们的大客直接开到了药王山下的停车场,说是停车场,实际是农家的门口空地,我们到达药王山时刚刚8点多一点,车少人少,农家老汉还在拿白石灰往黄土地上撒下白线画出车位的样子,药王山下是一座很大很大的水泥厂,灰秃秃的厂房和管道在药王山下拉了很长一片的,好几个大烟囱不断冒出浓浓的石灰烟。由于我们的大车从水泥厂前绕过,上得山来,山上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柏,觉得十分养眼。尽管,那松柏上有白白一层灰土,也难掩其绿意盎然。

 

    从停车场到山门有几十米远,一路走上去,路旁是一些规划不是很整齐的小摊位,只有几个小贩 们也刚刚到位,摊主大多数没有支起摊子,可能是为了迎合山下的情形,摊贩们的头脸和东西也是灰秃秃的,隐约可以看出是买羊肉串,零碎小儿玩具和烤肠加饼和套圈的,等等,没有什么新鲜感,是各个小公园门口都会出现的东西。

 

    药王山的门口有一座孙思邈的石像,还有孔雀、骆驼和花秋千供游客照相,更有熊猫和老虎的大玩偶供小孩们坐玩,很有热闹的气场。大门是我国传统而典型的山门建筑,飞檐廊亭,红柱红墙红门,灰瓦悬檐,檐下明蓝的雕饰悬冠。加之从门口望去,里面一派整齐的石墙绿树,一种肃穆整洁清境之感,心中不免有急于进去一览为快的迫切。

 

    但是由于太早,还没有开始售卖门票,往门口进入的才刚刚是一些脖子里挂着牌子的工作人员,原来主人们还没有准备好接待我们呢。山门口挂着“传承文化遗产,打造全新庙会”红色条幅,想起之前看到宣传说此次庙会还是药王养生文化节,会上还会展示养生方法和石刻艺术,都是我所喜欢的,心中的迫切期待的美好景象更在等待中又多了一层。

 

    8点半刚一开始售门票我们就购票入山了,门票全部半价20元。进入山门,全部是清朗的山间大道,依山而建,一边是山,一边是崖,可以看到对面山上的风景。但是最吸引我们的却是路边小摊贩卖的东西,有很多小小的人造水晶玻璃,每个里面镶着一个字,可以找到自己的姓氏穿一个项链,或找到名字把几个字穿在一起,感觉很有意思。卖各种仿生小动物,蜘蛛、蟑螂、蛇,吓人的,卖擀面杖的,一堆长长短短的圆棍子,但是怎么看都觉得有点细,卖葫芦的,大大小小,形状类似的葫芦,有的上面还刻了平安多福字样,还系着红吊穗,有的几乎就是原生态的,大大的葫芦没有任何修饰,也很可爱。还有很多米上刻字的小摊贩,还有卖各种石头的,卖各种小玩意,旅游景点都有的那种,没什么稀奇。

 

    我们边走边看,一路走到庙下,是一块十分开阔的场地,一面摆了很多小吃摊,面皮饸洛凉粉稀饭面条鸡蛋等,一面就是各种各样的葫芦,原来还是一个葫芦文化节,做葫芦展销的,葫芦有福寿平安的寓意,样子又很可爱,所以大家都集中起来看葫芦,这里的葫芦比刚才路上的更精致更丰富些,这些葫芦都上了色,上面不但有刻着四季平安、福禄寿喜之类的字,配着喜气洋洋的大红中国结,还有各种绘画雕刻,有彩绘有烙绘,有百子,有松鹤、有龙凤,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彩头......让人爱不释手,流连忘返,我们几个在葫芦摊前徘徊挑选好长时间,给孩子购得一个如意的好葫芦,挂在胸前,喜不自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实在是多[em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4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药王孙思邈,西魏时代出生,是个百岁老人。关于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反正最少也100多岁,这可是大多数人都向往的高龄。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

       孙思邈是隋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还是著名的养生学家,史载其著作计三十余种,现存之《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系我国著名医学著作。其他如《摄养论》《太清丹经要诀》《枕中方》等数种,尚有部分佚文可见。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
  由于《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响极大,因此这两部著作被誉为我国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起到了上承汉魏,下接宋元的历史作用。两书问世后,倍受世人瞩目,甚至飘扬过海,广为流传。日本在天宝、万治、天明、嘉永及宽政年间,都曾经出版过《千金要方》,其影响可见一斑。孙思邈死后,人们将他隐居过的“五台山”改名为“药王山
”,并在山上为他建庙塑像,树碑立传。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当地群众都要举行庙会,以经念孙思邈为我国医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庙会时间长达半月之久,前来游览、凭吊的八方来客络绎不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14 18:39:55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7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禽戏是不是这老汉弄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巷子60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3-17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
  

  

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跟孙思邈没什么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8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王孙思邈之养生妙法: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由双腿做起。
  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0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几幅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20 1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陕ICP备19017048号|手机版|Yanliang.com Inc. ( 陕ICP备19017048号

GMT+8, 2025-8-27 08:1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