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3|回复: 6

Lost in Sweden 瑞典游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5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6月11日,我来到瑞典,做了一次漫无目的的个人旅行。

    事先声明,此行我是自己请年假去找一位亲友,并不是专注来游山玩水的,我从没主动去了解过瑞典是什么样子,你很容易发现,这次游记完全没有规划,多数时候我基本不知道自己具体在哪里和该去哪里,也不太确定自己看到的究竟是什么,这必然使我错过了很多值得一提的景物,对瑞典有所了解的读者可能都会觉得这游记有点太业余,即使这样我依然打算把它写出来,因为我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愿意跟各位分享自己的经历,尽管视角有限,但终究不是胡编乱造的。

    和我们生活的,或者说我们所认识的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相比,整个北欧就像是一个世界的偏远角落,一片被《新闻联播》遗忘的土地。除了那次冰岛的火山灰之外,几乎从来没听说这里有什么世界级的前沿动态。当然瑞典相对来说是北欧地区中比较活跃的国家,这里有我们熟知的沃尔沃、萨博、宜家、伊莱克斯、H&M、S型坦克和鹰狮战斗机,这里据说也是人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地方。

    正因为此,多数人对北欧的第一印象是神秘,关键就是咱们都不太清楚这里的人们整天都在忙什么,他们没有争做世界强国的野心,却依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种与世无争又特立独行的作风令人钦佩。所以,这篇游记尽管没有明确的主旨,至少能看看这帮人在这片土地上过着怎样的生活,做了哪些事。


    去瑞典的“计划”(其实并没有制定什么计划)始于4月初,只是很随意的打算在5月底或者6月初动身。理论上说我有时间做好充足的准备,但爱犯懒的毛病总是困扰着我,随后的半个月里,我除了每天做做白日梦之外,并没有按部就班的付诸实践,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时间紧迫,必须立刻开始行动!

    第一步显然是签证。准备材料的过程是令人头疼的,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独立完成。瑞典大使馆官方网站上列出了所有需要准备的材料,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递交材料时一定要按照网站上所列的顺序把材料排列好,并且一定不要画蛇添足,签证官是伤不起的。

    瑞典签证需要面签,为此我在签证处门外排了四个小时的队。有一点让我意外的是,瑞典签证处真的好小巧!而且管理并不严格,我可以随意带着相机和手机,打电话拍照都没有限制,相比之下美国签证处简直像监狱,以至于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签证的办理很顺利,拿到签证之后,就开始考虑买机票了。在究竟买哪天的航班这样一个问题上,我纠结了太长的时间,以至于当我决定6月11日出发的时候,都已经到了5月中旬了!然后,我犯了整个旅行中的一个最大错误。

    坐飞机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买机票。有了这次经历我才明白,原来机票价格的变化比股票还快!而我恰恰选择了错误的时间点、错误的时间段和错误的行程。结果,我买的从北京往返斯德哥尔摩经济舱的机票价格是9088元——我后来才意识到这个价格有多么夸张...

    机票既然买了就不再去多想了,接下来是去兑换货币。瑞典并不用欧元,他们用瑞典克朗(SEK)。在国内用人民币换克朗,按照当时我兑换时的比价再加上手续费什么的,大概是用1.1元人民币换1克朗。

    一切准备妥当,就等出发了。走之前我还特意去了趟北京的宜家,试着去找找瑞典的感觉,逛了一圈之后我的感觉是:人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一系列的折腾,我终于顺利登上去瑞典的航班,瑞典之行正式开始了!

    2011年6月11日,我从北京飞至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阿兰达机场,航班因各种原因延误了两个小时,到达时已是瑞典当地时间晚上7点半。如果你觉得此刻正是所谓的“黄金时间”,那就错了。机场里已经变得冷冷清清,从机场去往其他地方的公共交通工具已经很少了。

    北欧并不是一片冰天雪地,这里现在也正值夏季,气温可到25摄氏度以上,并且变化无常。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全天的日照时间很长,黄昏的气氛要持续三四个小时,那种感觉令人不太舒服。

    机场距离首都市区还有40多公里,乘坐火车从阿兰达机场到达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时间是晚上8点多。由于还要赶一小时后的火车,所以就在火车站周围转了一下。

    我饿了。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吃饭这样的刚性需求往往是最主要的问题,面对眼花缭乱的店铺,做出决定是很难的。如果拿不准注意的话,麦当劳就是最稳妥的选择,世界各地的麦当劳味道都差不多,而且卫生条件也有保障。

    我很快意识到,瑞典的物价令我压力很大!之前说过了,瑞典并不用欧元,而是瑞典克朗,瑞典克朗与人民币比价接近1:1,所以基本上可以把价签上的数额想象成人民币。然后我看到的是:一瓶可乐12克朗;一瓶矿泉水10克朗;一个最普通的钥匙链70-80克朗...毫无疑问,他们的收入颇高,具体我没打听,不想受刺激。

    吃完了昂贵的晚饭,我发现上厕所也不容易,即使是人流聚集的地方,你也很少能找到像国内这样的大规模厕所,通常能见到的是这种很不起眼的单间小厕所,而且全是收费的,价格从2克朗到5克朗都有。欧洲很多地方都是这样,厕所少,而且收费。我想欧洲人的膀胱一定都非常发达,咱们中国人的都慢慢退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第一次正式踏上瑞典土地,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应该说是安静。尽管我现在所处的应该算是首都的市中心,但并没有嘈杂的环境,这里的“大城市”中人和车的数量和国内的在规模上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当然,也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现在已经太晚了,8点对于瑞典人来说已经是休养生息的时间,路边的商店都已经关门,大家要不已经回家了,要不就是正在回家的路上。

    顺着街道走了半个多小时,对于斯德哥尔摩的印象也就到此结束了,晚上九点多我又坐上了火车,下一站是林雪平。

    林雪平(Linkoping),是位于瑞典东南部的一个城市,关于这座城市的详细介绍各位可以参看百度百科,简而言之,这是一座位于森林里和湖泊边的、拥有悠久历史的小城市,并且现在有一所大学——林雪平大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5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回忆起来,细节已经记得不太清晰。醒来的时候,大概是当地时间6月12日下午。窗外阳光明媚,我决定出去走走。

    我在林雪平的郊区,叫做“Ryd”,是林雪平大学的宿舍区。我觉得市区和郊区基本没什么区别,这是一个小巧精致的城市,“林雪平”在瑞典语是“Linkoping”,据说就是“林村”的意思。

    林雪平确实很像一个村子,到处都是绿色,自然和都市的界限非常模糊,市中心也可能出现一片森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很慢,其实多数时候你很少能见到什么人。有人说,这个城市的绿化做得不错,我认为,这根本不能称作绿化,如果把绿化理解成“在城市中建森林”的话,那么林雪平绝对是“在森林中建城市”,二者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里安静的有些让人难以适应,仿佛是好莱坞环球影城中的那些乡村布景。但其实每家都是有人的,如果你不经意间走得太近,很可能会突然看到有人在窗口注视着你,不过据说这里的人通常都很友好。

    实际上我看到车的数量倒是比见到的人多得多,生活在这种地方,每个家庭都至少要有一辆车,如果一家有两辆车的话,那么通常是一辆沃尔沃和另一辆小型买菜车,或者是很拉风的跑车。如果家里只有一辆车的话,那基本就会是沃尔沃,没错。

    在瑞典的第一天,我像个病秧子一样,活动范围很有限,只是步行了两个小时而已。下一篇游记我继续讲解在林雪平的见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车司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7-17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7 1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怎么不继续发了?跟着楼主的图片游记很享受,最还旅行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陕ICP备19017048号|手机版|Yanliang.com Inc. ( 陕ICP备19017048号

GMT+8, 2025-8-27 07:35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