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看到周郎公瑾发布的《阎良区志·大事记》,发现其中错讹不少(原区志中的错讹),有必要予以纠正,以免贻害与人。 1、金章宗明昌四年,救置粟邑镇仓,由栎阳县令兼任仓算都监。救置为敕置,仓算为仓草。
2、蒙古至元十一年(1274 ) ,迁安西府东北隅民786 户于今武屯乡一带屯田,立阜盈屯、广盈屯。应为栎阳故县一带,当时栎阳九屯涉及今栎阳镇、武屯镇、振兴街办辖区。
3、万历三十六年(1608 ) 兵部尚书阜广里(今武屯乡)人武之望主编《 临撞县志》四卷,书中对境内山川、名胜、人物、艺文等多有记载。武之望从未担任过兵部尚书,他编纂《临潼县志》是辞官居乡期间的事情。
4、泰昌元年(1620 ), 武之望著妇科医书《 济阴纲目》 ,初刻五卷。后又著《 济阳纲目》 一书。应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有武之望的著作序言为证。
5、乾隆四十一年(1776 ) 知县史传远编修《 临撞县志》 九卷六册。书中有境内人文、名胜及关山镇、康桥镇、武家屯、颜(原文为“颜”)良镇四镇的记载。乾隆《临潼县志》仅在疆域图中标注为“颜良镇”,正文部分的阎良与今阎良相同。
6、嘉庆元年(1796 ) 在关山镇设临潼县丞署。临潼县丞移驻关山镇为雍正八年(1730年),有陕西巡抚武格奏折和雍正皇帝的批复为证。
7、道光八年(1828 ) 境内回、汉民族因被官府挑拨,产生冲突,互有杀伤。此条记载源自《临潼县志》,此事件是就当时临潼县境内而言,并未专指阎良一带,将其说成阎良境内的事,缺乏依据。
8、同治元年(1862 ) ,回军攻陷境内关山城,县丞张维信、县役张贵充等被杀。张贵应为李贵,见光绪《临潼县续志》。
9、同治六年(1867 ) 八月 西捻军过渭北关山一带,攻占关山城,县丞周采臣· 守将都司杨辉被杀。杨辉应为杨辉玉,见光绪《临潼县续志》。
10、光绪十年(1884 ), 临潼知县焦云龙(山东长山县人)动员山东益都、寿光、莱芜、长山等十余县的5000 余人,来到关山、康桥、阎良一带垦荒落户。山东移民来阎良确与焦云龙有关,但焦云龙任临潼县令是1889年的事。
11、民国7 年(1918 ) ,5 月初陕西靖国军曹世英部杨虎城、王祥生,胡景翼部岳维峻、董振五、邓宝珊、李虎臣、康振邦,卢占魁部弓富魁等协同作战,在关山一带大败陈树藩军和刘镇华镇嵩军。靖国军关山之役是4月中下旬的时,《杨虎城大传》中将每一天的战况都记载的很清楚。
12、1926年5 月镇嵩军始围西安城,期间许多阎良人参加守城战斗、立下战功。著名者有:李虎臣,守城总司令;丁增华,旅长,军警联合督察处长;戴万镒,连长,守城西北角喇嘛寺;金天保,连长,守城东十里铺;张明轩,营长,守城南小雁塔;李定伍,营长,守西安南城门。
李定五时任团长,坚守城南小雁塔一带,有李定五所撰《坚守西安纪实》为证。
13、1927年8 月受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史可轩率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及联军驻陕总部1000 余人北上路过富平,被军阀田春生杀害,所部由许权中率领移驻关山一带。史可轩同志在富平美原镇被军阀田生春活埋的时间为1927年7月29日。 14、民国30 年(1941 ) 春 民主人士宁毅候(今大良村人)提供的一部《万有文库》 2026 册,由地下党中共临潼渭河北县委书记尹省三及梁信子等送往延安。1942 年,宁又提供《少年一百科个书》 一十大本,《 词源》 上、中、下三本,亦被送往延安。宁毅候应为宁毅侯。
15、4月初西北野战军二纵队战略转移,从阎良北撤至合阳县雷家洼。阎良、关山、康桥、武屯4区党政干部及进步青年百余人随军北上。西北野战军于1949年2月1日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此处不能再称西北野战军,从阎良后撤时间为1949年3月8日,不是4月初。
16、1949年5 月5 日 西北野战军二纵队和渭北总队第二支队进驻辖区,阎良全境第二次解放。解放军进驻阎良镇的时间为5月5日,但这并不是阎良全境的解放时间。阎良全境的解放时间应以5月12日,我军攻占栎阳桥(属阎良境),解放栎阳镇作为阎良全境的解放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