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7996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25 15:08:00 |显示全部楼层
 

从网上看到周郎公瑾发布的《阎良区志·大事记》,发现其中错讹不少(原区志中的错讹),有必要予以纠正,以免贻害与人。 1、金章宗明昌四年,救置粟邑镇仓,由栎阳县令兼任仓算都监。救置为敕置,仓算为仓草。

2、蒙古至元十一年(1274 ) ,迁安西府东北隅民786 户于今武屯乡一带屯田,立阜盈屯、广盈屯。应为栎阳故县一带,当时栎阳九屯涉及今栎阳镇、武屯镇、振兴街办辖区。

3、万历三十六年(1608 ) 兵部尚书阜广里(今武屯乡)人武之望主编《 临撞县志》四卷,书中对境内山川、名胜、人物、艺文等多有记载。武之望从未担任过兵部尚书,他编纂《临潼县志》是辞官居乡期间的事情。

4、泰昌元年(1620 ), 武之望著妇科医书《 济阴纲目》 ,初刻五卷。后又著《 济阳纲目》 一书。应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有武之望的著作序言为证。

5、乾隆四十一年(1776 ) 知县史传远编修《 临撞县志》 九卷六册。书中有境内人文、名胜及关山镇、康桥镇、武家屯、颜(原文为“颜”)良镇四镇的记载。乾隆《临潼县志》仅在疆域图中标注为“颜良镇”,正文部分的阎良与今阎良相同。

6、嘉庆元年(1796 ) 在关山镇设临潼县丞署。临潼县丞移驻关山镇为雍正八年(1730年),有陕西巡抚武格奏折和雍正皇帝的批复为证。

7、道光八年(1828 ) 境内回、汉民族因被官府挑拨,产生冲突,互有杀伤。此条记载源自《临潼县志》,此事件是就当时临潼县境内而言,并未专指阎良一带,将其说成阎良境内的事,缺乏依据。

8、同治元年(1862 ) ,回军攻陷境内关山城,县丞张维信、县役张贵充等被杀。张贵应为李贵,见光绪《临潼县续志》。

9、同治六年(1867 ) 八月 西捻军过渭北关山一带,攻占关山城,县丞周采臣· 守将都司杨辉被杀。杨辉应为杨辉玉,见光绪《临潼县续志》。

10、光绪十年(1884 ), 临潼知县焦云龙(山东长山县人)动员山东益都、寿光、莱芜、长山等十余县的5000 余人,来到关山、康桥、阎良一带垦荒落户。山东移民来阎良确与焦云龙有关,但焦云龙任临潼县令是1889年的事。

11、民国7 年(1918 ) ,5 月初陕西靖国军曹世英部杨虎城、王祥生,胡景翼部岳维峻、董振五、邓宝珊、李虎臣、康振邦,卢占魁部弓富魁等协同作战,在关山一带大败陈树藩军和刘镇华镇嵩军。靖国军关山之役是4月中下旬的时,《杨虎城大传》中将每一天的战况都记载的很清楚。

12、1926年5 月镇嵩军始围西安城,期间许多阎良人参加守城战斗、立下战功。著名者有:李虎臣,守城总司令;丁增华,旅长,军警联合督察处长;戴万镒,连长,守城西北角喇嘛寺;金天保,连长,守城东十里铺;张明轩,营长,守城南小雁塔;李定伍,营长,守西安南城门。

李定五时任团长,坚守城南小雁塔一带,有李定五所撰《坚守西安纪实》为证。

13、1927年8 月受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史可轩率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及联军驻陕总部1000 余人北上路过富平,被军阀田春生杀害,所部由许权中率领移驻关山一带。史可轩同志在富平美原镇被军阀田生春活埋的时间为1927年7月29日。
14、民国30 年(1941 ) 春  民主人士宁毅候(今大良村人)提供的一部《万有文库》 2026 册,由地下党中共临潼渭河北县委书记尹省三及梁信子等送往延安。1942 年,宁又提供《少年一百科个书》 一十大本,《 词源》 上、中、下三本,亦被送往延安。宁毅候应为宁毅侯。

15、4月初西北野战军二纵队战略转移,从阎良北撤至合阳县雷家洼。阎良、关山、康桥、武屯4区党政干部及进步青年百余人随军北上。西北野战军于1949年2月1日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此处不能再称西北野战军,从阎良后撤时间为1949年3月8日,不是4月初。

16、1949年5 月5 日  西北野战军二纵队和渭北总队第二支队进驻辖区,阎良全境第二次解放。解放军进驻阎良镇的时间为5月5日,但这并不是阎良全境的解放时间。阎良全境的解放时间应以5月12日,我军攻占栎阳桥(属阎良境),解放栎阳镇作为阎良全境的解放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25 18:17:00 |显示全部楼层

敬佩楼主严谨的学术精神,对待历史要实事求是,以免贻害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皇天后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7-25 18:24:0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8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26 00:04:00 |显示全部楼层

泰昌元年(1620 ), 武之望著妇科医书《 济阴纲目》 ,初刻五卷。后又著《 济阳纲目》 一书。应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有武之望的著作序言为证。

这个。。。明朝,明光宗朱常洛的年号。
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神宗万历十年八月十一日—明光宗泰昌元年九月初一日卯刻)是神宗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朱常洛的母亲是王恭妃。明神宗朱翊钧宠爱郑贵妃,有意立郑贵妃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有明一代传统以立长子为太子,为此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这就是著名的“国本论”。直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朝臣的极力谏争和慈圣皇太后的支援下,朱常洛被册立为皇太子。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去世,朱常洛在八月初一登基,年号泰昌,是为光宗。他在登基前的七月廿二日及廿四日,两次发内帑共计160万两,赏赐在辽东前线防军,缓解萨尔浒之役后前线的困境。光宗在其短暂执政生涯中,特别重视内阁和东林党的地位。

光宗是一个好色的皇帝,郑贵妃向他进献8位美女(据《明史》,《明史纪事本末》说是4名),意图取悦他。光宗照单全收,“退朝内宴,以女乐承应”,“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由于淫欲过度,八月初十日就病倒了,太监崔文升进以泻药,连泻三四十次;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暴毙,时年39岁,廷臣纷纷议论,是为著名的“红丸案”。光宗自格里历1620年8月28日(泰昌元年八月初一日)至9月26日在位仅二十九天,死后葬庆陵。

光宗未等及次年改元已去世,其子明熹宗朱由校继位后,以当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次年改元天启。
都是1620年,以当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之前应为万历四十八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7996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26 10:03:00 |显示全部楼层
问道所言甚是,1620年既是万历四十八年,也是泰昌元年,但武之望《济阴纲目》序言的落款为万历四十八年岁次庚寅三月吉日,据此,只能说万历48年,而不能说成泰昌元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7996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7-26 10:24:00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皇天后土的提问,我原以为网上"周郎公瑾"所发的的是《阎良区志》大事记原文,所以在纠误时从其帖子中复制而来。后来发现此条与原文不同,我已根据原文进行重新编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26 10:25:1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