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424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1-10-29 13:36:00 |显示全部楼层


唐勇力作品


田黎明作品


王家训作品


何家英作品

 

放宽心神,以宁静淡泊的心境去阅读中国古今人物画。初望,如雾中观花。细端详,渐品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意趣。好似在历史的长廊中看人间万象,杂沓的人群中穿梭着显赫一时的帝王、孤高的隐士、庸倦的美女和市井里的英雄。
现存最早的人物帛画战国《龙凤人物图》,简洁的几根线条,一女子玉立画中,头上方还飞翔着两只形体显得嗦的龙和凤。那画中秀女戴冠垂髻裙裾坠地,体态婀娜,一副楚国宫中细腰美人的典型形象。人物造型虽还稚拙,却有较强的装饰感,线条流畅自如,朱色点点,一派楚楚动人的风范。
古人的毛笔今人仍用,当你拿起毛笔用心的去临摹前辈大师的经典之作,心诚,就会刹那间与先人产生心灵上的沟通。想一下,舍弃光影调子等自然形态下的形象特征,又要表现形的具体而感性的特点,中国画家常常要强化线条的表现功能。且看传统“十八描”法赋予线条那么多的眉目,可窥先人在此的智慧和良苦用心。
东晋画家顾恺之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的确,画人总要得其骨得其肉,进而得其神方算妙得吧。他首提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现存他的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都为后人摹本。他笔下的人物身材修长,面目清秀。呈六朝秀骨清像的典型特征,以“游丝描”纤细圆转画出衣纹,平涂着色,含蓄地表达女性细柔的肌肤,飘舞的裙带。顾恺之还认为作画要突破“四体妍蚩”这种有限的形象而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不拘泥于理法行迹。


今天看《洛神赋》似感到有某种琢磨不定的气韵笼罩于画面。美女洛神倒也飘逸含蓄,其余画上诸君面对如此靓人,未免有点过于谦谦君子风,神态漠然的好像缺点荷尔蒙。想来古人对人的形体描绘之功力毕竟有限。但综观整个画面,飞奔的怪兽,波涛中的洛神以及岸上诸君被置陈布势的静动有致,呼应遥相。形成一种超乎形质上的玄思的内容,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幻觉,使画面整体弥漫着一种气氛,一种神韵,在那淡雅朦胧的意向之间,让人有所悟有所感。
古代人物画家在组织编排画面的视觉元素时,从不以极端的状物能力去表达心迹,也不以远离人类视觉习惯的符号元素去作一种抽象的制作。但它又包容二者,在更高的层面上让其统一起来。既外师造化,还须中得心源。写真景,也写意景,花非花,梦非梦。朴素的谷子酿成美酒,散发着一种微醺,叫人心神醉。
人物画至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杰出画家辈出,尤以吴道子为最。从他的《送子天王图》、《地狱变相》等传作中可以看出他在造型中善于平中出奇,守中有变,变中求格。传他画人物“或自臂起或从足先”,而仍能肤脉相连。可见他善于把握守其神,专其一的原则,有着高超的造型技巧,因而拥有一份艺术创作上的高度自由。有趣闻传他为寺庙所画的“地狱变相”竟使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畏罪改业”。传神写照达到这般强烈的激情,喧嚣能搅得人心神不宁,倒有几分现代绘画的特征。吴道子尤关注线条的形式美感,着力用线,又不离画神入形,形线飘然一格。以莼菜条似的线型赋形象独特的个人风貌。如苏轼所赞的那样:以画工论,吴道子的人物画“如以灯取形……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从再现的角度看吴道子已攀上令古人神往的高峰。
中国人物画自五代两宋涌现出了如顾宏中、李公麟、武宗元等名家。人物画在造型上更为精致,写实的工夫似已达到登峰造极。


中国画的逸品,有一种特定的符号秩序,在理知的静观中被人们认同。画家于淋漓落笔落墨中笔笔写出对自然的感悟。意象的表达将人的心灵悄悄引向一个无比深远,无比宏阔的宇宙。宽松的艺境淳厚之美,超越有限,昭示无限,引导观赏者步入一个“惟恍惟惚”的境界。因而“逸品”为某些特定层次人群之最爱。
中国人物画源远流长,风格多样,人物画作有的精妙剔透赏心悦目,有的温文而雅恬淡素净,一派谦谦君子风。或风流潇洒,或落寞幽怨,乃至磅礴大气激情喧嚣的令人坐卧不安,只要出自艺术家真诚之画笔,无孰高孰低之分。对当今我辈习画者,都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学习与借鉴古人都是为了传承最优秀的人类文化精髓,提高自己的眼光与立足点,寻找一条适合自身从艺的路子,即欣赏别人时不迷失自己。
古往今来多少人追求不朽,可叹人生有限,百年一瞬间。一个从艺者只要生命在延续,追求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