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西飞根据《违反质量管理规定惩处办法》等文件的规定,对两名因糊弄产品质量,隐瞒缺陷、弄虚作假而给公司声誉和形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当事人作出了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这次处理,凸显了公司视质量为生命的经营理念,在职工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反响。 质量是企业经营的根本,没有产品质量就没有企业的生存。可以说,很多时候,企业的经营成也质量,败也质量。对于军工企业而言,产品质量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军工产品的质量,关系到国防安全,军事装备的质量和性能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提出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执政思路。把好产品质量关,向部队提供高质量的航空武器装备,是西飞的神圣职责。 客观上讲,在产品研制和生产中,进度与质量之间、质量与成本之间存在着矛盾。但保进度、降成本,决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出现质量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置航空产品质量安全于不顾,糊弄产品质量、隐瞒缺陷、弄虚作假,使有缺陷的零部件装机使用,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对于这种严重违反质量管理规定的行为,必须以铁的手腕予以严厉惩处,以儆效尤。否则,质量管理之父将会流于形式,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就会滋长,投机取巧的行为就会放纵,制度的公信力,威慑力和执行力都将大打折扣,进而产生一种畸形的质量文化。 让质量管理“硬”起来,是保证航空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是打造诚信质量文化的必然选择。公司不缺乏制度,缺乏的是严格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以“法”办事的魄力。要确保制度的“刚性”,执行力就不能软弱。商鞅“徒木立信”的故事告诉我们,制度的威力在于立,更在于行。研制高性能军工产品、提升国防实力的崇高使命和企业责任也告诉我们,在保障产品质量方面必须做到“强有力”。 严重质量问题的频频出现警示我们: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还制度以权威,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可以说,公司对两起糊弄产品质量、隐瞒缺陷、弄虚作假事件的处理,让质量管理“硬”了一回,为提高质量管理制度执行力开了一个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