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开教师岗位整整四年了,最近我一直在为教育的事头疼得很。主要是因为再过一个多月,儿子就要正式成为小学生了,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是随便找一家读的,也许幼儿园也就是玩玩闹闹的阶段,因此我的老婆也没有和我太计较过,随了我的安排。可一年级,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关系到儿子一生的成长,老婆总认为到民办的一小和附小读最好,因为那里是每年要收取近万元费用的,收钱就要办事,钱收的最多,事情就应该办得最好。觉得这话也是有道理的,可细想起来,总觉得有点悬。教育不同于商品,他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传授和感染……中国是一个盛产教育家的国度,也是一个教育经典存世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当前中国的教育现状着实令人很担忧!笔者认为其病根有二:其一是决定教育之命运者不懂教育,懂教育者又无能为力;其二是教育价值取向的严重偏离! 一是企业化的民办学校导致教育失衡。俗话说挂羊头卖狗肉是对那些挂着好的招牌干着坏事的一种讽刺和批判,而今的民办教育就是标准的挂羊头卖狗肉!从词面意义上理解,民办教育应该是民间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成功人士自费投资兴办教育,不是用来牟利,而是为了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的。实际上,现实中的民办教育基本上都是老板投资的,那些老板本身根本就不懂教育,也没有立志教育事业的闲情雅致,他们投资教育与投资房地产、工厂的目的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在暴利面前,用什么保证他们不会不择手段? 民办学校为了生意兴隆,他们不惜花重金大肆进行广告宣传、买通关系、扫清各种障碍。因此我们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对公办学校采取了“不允许补课、不允许随便收费、不允许考试排名、不允许教师搞有偿家教、不允许教师惩罚犯错的学生,不允许布置家庭作业”等“六不”方针将公办学校的手脚捆绑得死死的。而到了民办学校,就变成了“可以挑灯夜读、可以大肆巧编名目收费、可以日练周考、可以有偿补课、可以劝退后进生、可以死盘烂盘”等“六可”政策。傻子都知道,最终还是要用考试分数来评比优劣的,“紧箍咒”下的公办学校即使“三头六臂”又怎能斗过那些神通广大的民办学校?渐渐地,民办学校成了名校,公办学校成了垃圾,在事关孩子终身大事的时候,那些可怜无知的家长们是不能疼惜那来自不易的血汗钱。当民办学校获得桂冠后,他们就会自己举办选拔考试,将全县前一百名的优等生免费抢到手,以不断增强自己的考试实力,成了抢不到手的香馍馍。而那些绝大多数没有考进前一百名学生们要想进来就必须缴纳5000元到几万元不等的买路钱,现实中不知有多少家长们打破头找关系、捧着血汗钱走后门,拼命地将自己的孩子送进所谓的名校。原以为自己的孩子从此就进了保险柜,其实只要认真地去跟踪调查一下,我们会发现80%以上的家长钱花得一点都不值得,最终也都落得人财两空,可很少有人会去反思!而公办学校虽然不收任何的费用,甚至连书本费国家都给免除了,可就是门庭冷落。教师们干多干少、干与于不干都是一样的,到月的工资都会准时打到卡上,再说所谓的优等生都已经流失了,就算是累死了也翻不了牌,因此身在公办学校里的教师们除了熬日子还会有什么积极性?这样带来的危害是很可怕的,公办学校里的生源越来越少,教师却越来越闲得没事干,带来了更多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对实在无钱去“拼爹”的穷孩子们来说又是极其不公平的!当教师不再静下心来去教书育人时,他们的师德、师爱便会渐渐地消逝。我们倡导的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等等都会化着乌云,慢慢散去…… 二是择校高代价普通家庭伤不起。对于一个企业化下的民办学校,他们用来搞宣传的基金也好,奖励给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也罢,还是各种打点关系的铺路钱,都是投资的资本,资本的最终目的是要获取高回报的。这些收益来自何处?当然只有那些考试分数排在一百名之外的学生家长们了! 笔者不妨从自己所处的小县城来给家长们算一笔经济账。在小县城里,如想供养一个孩子在民办学校读书的话,每年光交给学校的至少就要1万元,我们计算一下,一个中等以上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就要交给学校12万元,再加上生活及业余补课等费用至少也需要10万元,一共读完高中至少要花费22万元,还有绝大多数家长还要在学区租个房子,安排一个人专门照顾孩子读书,如果算进去这一笔投资的话就太多了。然而就22万元的话,如果一个农民家庭一年种10亩地,每亩的净收入在1000元的话,不吃不喝要种22年的地;如果是一个工人家庭,月工资在3000元的话,不吃不喝要工作6年。假如一个家庭要是供养两个孩子,那么农民不吃不喝就要种44年的土地,工人要工作12年!我们都知道,现在对于一个县级来说,每年二本以上大学的录取率也就在25%左右,这就意味着75%的家庭都将人财两空、血本无归,其实投入资本最多的也就在在这75%学生里面。即使运气很好,如愿考上二类以上的本科学校,还要花费至少7万元左右,按照现在的标准算起来,一个家庭要培养一个大学生至少要花费30万元以上。30万元对于一个大老板不算什么,对于一个大贪官也不算什么,可是对于一个做梦都想借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家庭来说可是一笔巨额投资。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如今即使大学毕业了又能怎样呢,还不是拿着不如农民工的低工资,租着蛋壳一样的蜗居,在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拼命挣扎吗?在面对富二代、官二代们,那寒窗苦读近20年而获得的一纸文凭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当然笔者绝不是在鼓吹读书无用论,对于当今社会,有了文凭不一定就能够高枕无忧,但没有知识是绝对会被社会淘汰的。 三是金钱诱惑下的师德谁能保证。笔者有过8年的教育经历,如今离开了三尺讲台,有着曾经当局者和而今旁观者的双重角色,既有对教育弊病的深刻感触,也有旁观者的冷静思考;既有与许多教师一起工作生活的经历,也有与众多家长一样为孩子教育发愁的心路历程。笔者就以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和诸位探讨一下金钱诱惑下的“师德”! 在民办学校里,学校每年都要给教师下达一系列的招生、考试分数等众多指标,如果完成不了其中的指标就要面临着被克扣奖金,甚至被解雇的风险。在这里的教师每天都背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袱,他们的眼中只能盯着两个数字,一个学生的考试分数与排名,一个是自己的工资和奖金。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我们的社会和家长只承认考试分数,只要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孩子,就是有出息,就是完美无瑕;只要能教出高分,就是好老师,就是名师,就是教学标兵,就能升职加薪!因此对于民办学校,学生的考试分数无疑就是取胜的唯一法宝,获得高分的手段一是搜刮高分学生,一是采取高压教育和魔鬼训练,甚至出现不择手段地作弊。前几年一则新闻报道过,两个学校的老师为了争夺优秀生源而不顾斯文大大出手的闹剧!最近又听说一个民办学校学生在中考的时候,发生了600多名学生作文雷同的奇迹,更为奇迹的是这篇雷同作文竟然完全符合命题要求。而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没有被曝光的不知还有多少,可是谁又会去思考事件所带来的可怕的负面影响? 因为在民办学校中,教师招引一个优秀生源就能获得一定的奖金,学生考试进入多少名就可以免除一切费用,还可以获得金钱奖励。然而在这样体制下的所谓优秀生们,从小就养成了严重的拜金主义,他们很容易误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赚钱,考试分数高就会高人一等,在这种“自我中心”的教育思维成长下的所谓人才,即使考上了名牌大学,未来又能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生活在金钱奖励下的老师有谁还有心思兢兢业业地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静心地从事着对人的教育事业,传播着教书育人者的无私大爱?同时这种科举式的教育方式还将无情地剥夺了孩子们美好的玩耍时光,吞噬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更为可怕的是当这些依靠作弊等虚假手段获得成功桂冠的孩子们长大走向社会以后,其危害又何止只是“滥竽充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先生的定义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职业的一个基本共识。在早韩愈先生多年出生的孔老夫子用毕生精力哺育着3000学子,为整个人类培养了杰出的72贤人,用默默的无私奉献诠释着师者真谛!当然要求今天的教师都成为孔夫子是不可能的,都经历孔先生的人生坎坷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从孔老先生的身上和韩愈先生的名言中,弄明白什么是师者,师者的职责有哪些?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之间没有主次之分,而是递进关系,传道是授业的前提,成功的传道有助于更好的授业,授业是解惑的条件,出色的授业是解惑的关键,而师者的最终目的无疑就是解惑。解惑不仅仅只是解除被教育者对自然问题的疑惑,更是解除被教育者们的人生疑问,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管我们培养出来的是数学天才、天文专家、文化大师……,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服务员……最起码我们培养出来的要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一个有益于别人、有益于社会的人,而不是一个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魔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