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知道咱们阎良前几天关山高中的一件命案。这是个悲剧。有人性之悲,教育之悲,看了网友们的争论,我觉着,还有认识之悲。对于当事人,我们不应刨根问底的过分关注,但对于这件命案对社会的折射,我们还是值得思考的。
不仅是这件案子,其实很多类似的事情一发生,我们都会基本上看到两种意见,就跟咱们网站上网友们的态度简直一样一样的,我把他概括为“说情方”和“说理方”。一般说情方的观点大致都是讲斯人已逝,是非已经没有意义,可伶的只是活着的人;而针锋相对,说理方一般的观点都是出什么事都必须分个是非曲直,并且坏人是不值得同情的,因为这叫责任。这两种声音往往不可开交,互不认可,说得不好了,还会互相鄙视对方。那你说这两边谁说的有道理?我说都有道理。只是他们的着眼点有所错位而已。说情方往往着眼于未来,而说理方着眼于当下。你要说斯人已去就不要在争那些对对错错的,有意思吗?那没错,战后日本这几十年他也是这么想和这么说的啊,不过和你们丫打了一架,最后还被人家拿核弹给秒了。几十万人瞬间灰飞烟灭,连失独的机会都不给的。谁敢比我惨。。。哪有什么对错,现在好好的就行了。。。但类似日本这样的说法和态度,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人不接受和不允许的吧。那你要说什么事都必须分出个是非曲直,坏人就是坏人,同情他就是对正义伸张的阻碍。那可不巧了,咱们中国人这几十年也都这么想的。日本人原来就坏,打我们杀我们,现在还不认错,钓鱼岛上抓我们的人,所以现在也坏,所以他们造的车也坏,砸丫的。。。不用说,我们是正义方的,我干什么都正义的。那你说,在这些做法上正义方的我们有没有干出什么愚蠢的坏事呢?我看也有的。这么看来,到底哪个在情哪个在理?
人活在当下,分分钟都要面对各种矛盾,做出各种选择。能大事化小的那都会忍一下,忍无可忍了,就无需再忍。不管是文斗还是武斗,就得跟他讲讲道理了。讲完道理,有个结果,还得各过各的不是。但是,不管是说情还是讲理,哪个又会是不付出代价的呢?这就是责任,逃不掉,躲不开的责任。这是个很自然的以时间和事态发展为轴线的思维渐进模式。所以我们常看到理智的时候笑着说,何必呢,这样不好吧。。。怒而拔刀的人嘴里却往往说,娘的,还有没有王法!谁说笑着说话的人心里就没有恨?谁说拿刀的人就不是很想和人讲讲道理?不是吗?我们无法将所有仇恨都付之一笑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夺下讲理的刀。即便是我们要为此承担责任。同样,我们为了捍卫正义或者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而举刀相向的时候,更不该忘了,正义和邪恶之间的区别就是谁能够刀下留人。分完了对错,还要善待活着的人,不管他是曾经的坏人还是坏人的家人。因为不邪恶的证明就是----我们比坏人多一分爱。
回到这件事本身,两个孩子选择了仇恨就注定已经必须承担那一份各自身上不能被替代的责任。对错是必须分出来的,这是法律和正义的需要。但对于他们的家人,承受痛苦何尝不是躲不开家庭责任的延展。既然责任无可替代,那么同情亦无可替代。我们同情他们的不幸,就应该拿出多一份爱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少一分针锋相对,用理解的眼光去看待和对待那些我们一直不愿去理解的事情、话语和人。
于情还是于理?正所谓理解之同情。理解了,就都在情在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