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时工最先的本意是体现多劳多得,促进生产积极性。部装厂实行全计时工资制是1996年,在实行之初确实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工人工作的主动性更强了为我公司顺利的完成99工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制度的一些弊端也日渐明显,试述如下 : 1,受历史原因的影响 ,部装厂的工时定额很不科学。没有准确的量化各机种以及各部件的工作量,所以从事工作量大的难度系数高的工作不一定 就收入高 ,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11厂平尾工段,所有部件定额很低,工人加班加点一个月下来,大概只可以挣到200小时左右,因此该工段这些年以来人员流动很频繁,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团队。 2,受技术条件限制,部装厂九成以上工作属于手工操作,计时工资以后,质量的价值没有相应的制度,工人一味追求数量,导致飞机质量连年下降。通俗一点讲,我所从事的工作合格与优良报酬相同,我又何苦费劲心力的干到优良呢,慢工才出细活,有那时间我还能多干点增加收入呢。笔者近几年曾去很多部队驻地排除飞机故障,以内行的经验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大多是属于粗放装配造成的。比如进气道的裂纹,机身上铆钉脱落,飞机漏油等等故障,现场分解后的样子让人触目惊心。有什么样的制度和待遇,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就此看来,此言不假啊。这几年以来,在工作现场听到最多的是挣多少钱,至于活么,看得过眼就行了。长此以往,总有一天将会有毁灭性的事故发生,绝非危言耸听。前几年,公司搞了个质量警示展览,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效果呢,鬼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