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5|回复: 1

转:关注人口危机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6 18:35:00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易富贤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您好!

我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的研究人员易富贤,中国公民。由于专业与生育相关,近年研究中国人口问题,发现计划生育威胁中国持续发展,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战略决策失误,其后果远远超过任何一场战争,现在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也难阻中国人口锐减。率先在海内外掀起反思计划生育的思潮,最开始是一面倒反对我的观点,现在网络民意已经逆转,目前我的文章有数千万人次读者。

这次冒昧给您写信的目的是请您关注中国空前的人口危机,挽救中华民族!

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和《环球》杂志、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人民网主页、解放日报的《新闻晚报》、凤凰周刊、南方周末等都曾发表过我的文章,光明网《光明观察》周刊给我设立了个人文集。《中国税务》(国家税务总局)、《社会科学论坛》(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会刊)、《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会刊)、《社会观察》(上海社科院)等专业期刊也发表我的文章。国家发改委的《改革内参》、国家税务总局的《香港传真》、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中国区域战略发展决策委员会的《决策内参通讯》等内参发表或连载了我的文章。

在王小强老师(原国家体改所常务副所长)的建议、支持下,我将这几年反思计划生育的文章系统化整理成《大国空巢》一书,经济学家茅于轼、社会观察家仲大军作序,已经由南怀瑾支持、王小强主持的香港大风出版社出版。

独生子女政策是中国最“独特”的国情,这项政策引起中国畸形的人口结构从而“独特”地影响着中国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中国很多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结构畸形。但是由于人口政策在中国长期被视为禁区,学者主动或者被动避开人口问题,结果导致学术没有根基。人口政策是“千年战略”,政治制度是“百年战略”,经济政策是“五年战略”(台湾、韩国有“民主”,香港、新加坡有“自由”,“五年战略”似乎还不错,但是这些地区生育率只有0.9-1.1,远远低于世代更替的2.1,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制度是自绝的制度,这些地区将面临严重经济危机,社会将彻底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千年战略”的大失误)。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人口只有1700万;吐蕃(西藏)人口有800万,西藏军队曾一度攻占唐朝都城长安。然而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喇嘛教),现在藏族人口只占中国人口的1/233。元朝的时候蒙古族人口占中国1/15到1/10,也是因为人口政策的失误(黄教),现在只占中国人口的1/218。500年前人口仅为400万的英国,现在英裔人口(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的英裔)超过2亿,主导世界格局超过两个世纪;500年前人口仅为600万的原苏联地区,由于高生育率,后面崛起为人口在2.89亿的超级大国苏联;而人口两千多万、欧洲政治格局的长期主导者法国,由于采纳马尔萨斯理论控制人口,现在法裔人口仅仅为6000万(还是因为寿命从二、三十岁延长到七十多岁),逐渐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由于计划生育,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22%下降到现在的19%,每年出生人口从1980年代的2500万下降到现在的1300万左右(只占全球1.3亿出生人口的10%,只是印度的一半),意味着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将急剧下降,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将不断下降。

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5亿增加到现在的近13亿,每年增加一千多万,主要是因为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73岁,不是“生的太多”,是“死的少”,是人口“蓄洪”。但是寿命不会无限延长。从1950年代直到1991年,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者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死亡,中国将出现一个长达五十年的人口“泄洪”期,中国每年死亡两三千万,是现在的两三倍。

主流家庭需要生三个孩子才能防止人口减少,但是中国目前平均生育意愿只有1.7了(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的生育意愿都超过2个,但是由于有不孕不育等人群存在,实际生育率只有1.1到1.3)。目前中国每年只出生600万女孩,扣除生育前死亡以及不孕妇女,今后生育妇女将不到500万,如果仅仅是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今后中国的生育率(每个妇女生孩子数)将比现在的台湾和韩国的1.1还要低(台湾和韩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要先进20多年,中国大陆的生育文化破坏得更加严重),意味着每年最多生育600万孩子,不到全球的1/20,而那个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6 18:37:00 |显示全部楼层

转:父母抚养孩子是亏本生意

             ----生孩子是对社会做贡献

作者:何亚福

一些计生支持者总是担心:如果没有计划生育,人们就会放开肚皮生孩子,造成“人口爆炸”。然而,世界各国的人口发展史已经证明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各地的人们生育率不断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从6.2下降到2.9,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从2.8下降到1.6。而且,除了中国以外,世界上其他国家并没有实行强制计划生育来控制人口增长。那么,为什么不会发生“人口爆炸”呢?最重要的原因是:父母抚养孩子是亏本生意,生孩子其实是对社会做贡献,而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大公无私”的。

人世间,有什么情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的?我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对子女之情。唐朝诗人孟郊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诗篇《游子吟》,最后两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以,尽管父母生育孩子有“养儿防老”的意图,但总的来说,生育孩子其实也是一种大公无私的表现,这是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父母一生中对子女的付出,肯定大于子女一生中对父母的回报。难怪中国的人口学家李小平(网名“半个诗人”)说:“我从美国回来跟我的家人说不想要孩子,因为我养孩子是死赔到底,养一个孩子一辆豪华车没有了,而且我要一生为孩子操责任。”确实,如果纯粹是为自己打算,那么丁克是最佳选择。

既然父母生育孩子有“养儿防老”的意图,我为什么说他们是“大公无私”呢?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我在上面所说的“付出多于回报”。一般人做生意,都不愿意做亏本生意,亏本生意就是:所投入的资金大于所赚回的钱。既然父母生育孩子是“付出多于回报”,这不是“亏本生意”是什么?其二,当孩子遇到生命危险时,很多父母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孩子的生命。这种感情,你是无法用“养儿防老”来解释的。

有人肯定会反驳说:“大多数人都不是大公无私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生孩子?”事实上,许多人(特别是在古代)生孩子,是由于不懂得避孕,他们生孩子并非他们的本愿。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懂得避孕方法,生育率也随之逐渐下降。所以,一个国家要减少人口,其实只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给人们提供养老保障;第二,普及避孕知识。西方国家并不希望减少人口,但由于做到了这两点,所以很多国家的生育率都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了。有些人总认为中国人特别喜欢生孩子,他们如何解释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日益增多的丁克家庭呢?香港和台湾现在都不限制生育,他们的生育率都属于全世界最低之列,他们也都是中国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做到上述两点,所以生育率必定逐渐下降,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生育率只要一直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这个国家终有一天是要绝种的(除非大量引进外国移民)。那么,为了防止亡国灭种,唯一的方法就是对生孩子进行物质补贴,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其实国家对生孩子进行物质补贴是合理的,因为既然父母生育孩子是“付出多于回报”,而一个人一生中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总的来说是大于他(她)所消耗的社会财富,所以,父母生育孩子其实是以极大的成本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一个国家如果既不鼓励生育,也不限制生育,那么其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必然是逐渐减少的。

当然,有些人生孩子,并不是为了养老需要,也不是出于经济的考虑,而是为了情感方面的需要。然而,也有一些人宁愿养宠物来满足情感方面的需要。

2009年3月28日《经济观察报》刊登了一篇采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汪苹的报道,汪教授认为:“现代人生育意愿明显下降,应该适当放开人口政策。”她说:生育意愿下降的明显表现是,即使在生育限制相对宽松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也大多自觉地只生一胎。汪教授在西藏进行的一个随机小调查发现,调查中四位不同年龄段的藏民均只生育了一个子女,虽然按照政策,他们可以生育多胎。问及原因,四人均表示:一个都养不过来还生第二个?汪教授认为:现在年轻人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6 18:42:00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一胎化还是停止计划生育?(上)

       ——与学部委员程恩富商榷

  《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3月23日发表了记者汪孝宗对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的程恩富教授的采访文章《人口政策大争鸣:“一胎化”还是“放开二胎”?》。[1]

  程恩富教授是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被称为“中国最有创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最引人注目的“创见”要算是:“老龄化社会是好事情,最好早点到来”,提出要实行比现在更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并以此使总人口较快“先控后减” [1, 2]。他认为:“丁克家庭对祖国发展有贡献,应该享受高保”,“减少人口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3]。

  这些观点与国际主流经济学家是截然相反,是真正的“创新”。

  本文就《人口政策大争鸣:“一胎化”还是“放开二胎”?》(简称《人口政策大争鸣》)里面的一些观点与程恩富教授进行商榷。

  1、《人口政策大争鸣》认为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孩子数量)从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

  其实,如果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现在是生育率远远没有1.8,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1990年代中期生育率就已经只有1.3左右,2000年只有1.22 [4],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3 [5]。韩国、台湾、泰国、伊朗1960年代与中国大陆一样,生育率为6左右,伊朗在1990年的时候生育率还为5.3。但是现在韩国、台湾的生育率只有1.1了。泰国、伊朗现在这两国社会发展综合水平与中国差不多,但是现在泰国的生育率只有1.6左右,伊朗生育率只有1.7左右。如果中国从来就不实行计划生育,随着经济发展,生育率也会自发下降,现在生育率也很难达到1.8的。就是说中国当初根本就没有必要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使得中国的生育率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1.3的超低水平。

  2、《人口政策大争鸣》认为,我国人口目前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这些数据是国家计生委和《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预测结论,我在《大国空巢》第15章已经质疑了这个报告[6]。联合国统计司负责人口和社会统计的原副司长游允中教授同意我对《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的看法,他也认为这个报告是错的。2005年1月6日是中国13亿人口日;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2005年11月14日说“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达到13.7亿”[7],意味着如果生育率稳定在1.8的话,2005年到2010年这6年每年需要增加1167万人口。但是国家统计局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人口增量分别只有768万[8]、692万[9]、681万[10]、673万人[11],这说明中国的生育率远没有1.8。依照《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近年每年需要增加1300万左右,今后十多年平均每年增加800-1000万[12]。但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每年只增加600多万,没有1300万,也没有1000万,甚至没有800万。随着老年人口的激增,死亡人口将激增,每年净增人口将急速减少,现在每年净增人口只有600多万,两三年的预测就与事实相差甚远,未来十几年每年净增人口还能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总人口会达到15亿人左右?其实国家统计局的这个600多万数据还是“修正”后的数据。依照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客观数据,2001年到2005年这5年共出生6846万人,死亡4143万人,平均每年只增加541万,已经接近负增长。2001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死亡828万人口,每年只增加541万人口。今后每年死亡人口翻番,育龄妇女不到现在的61%,每年净增人口还能在800万到1000万之间?总人口还能达15亿左右?

  3、《人口政策大争鸣》认为,我国目前地区间人口转变差异较大,低生育水平面临反弹危险。在农村、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群众生育意愿仍然较强,生育水平仍然较高。今年1月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表明,低生育水平反弹风险依然存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机制尚未建立、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2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6 18:55:00 |显示全部楼层

转:计划生育改变中国和世界民族结构  

 作者:易富贤  familyyi@yahoo.com
    5000年历史的炎黄子孙,经历了多少苦难奋斗,摸索出一整套生育文化,由于我们的独特生育文化和地理优势,我们民族人口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长期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在19世纪初一度占全球的40%。但到1900年的时候下降到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现在只有五分之一。就是说1800年左右全球人口10亿,中国4亿人口,增加到现在的13亿人口,仍然萎缩在祖宗的传统土地上;而另外6亿人,现在后裔增加到52亿,除了传统土地外,还遍布美洲、大洋洲等新世界。要是继续现在人口政策,中国人口在100年后将不到5亿,200年后将只有1亿左右、300年后将只有2800万,并且这些人口中汉族比例将很低,而全球到时候仍然会有90亿左右人口。数千年的世界最大民族将变为三流民族的。即使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我们今后也难以将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保持在六分之一。以人为本,是历史的共识,没有足够的人丁,何来兴旺?随着人口占全球比例的减少,中国的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也将下降。
  
  由于对汉族不对称的计划生育,中国少数民族总人口从1964年的5.77%上升到1982年的6.6%,1990年的8.04%,2000年的 8.41%,2005年的9.44%。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结果,从2000年11月1日到2005年11月1日,全国共增加4045万人口,其中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2]。就是说这五年总增加人口中少数民族占42%。从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共死亡4150万人口,以8.925%的少数民族比例来计算,死亡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70万。也就是说这五年全国共出生8195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2060万,占全国出生人口的25.14%。
  
  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增加23870万,其中汉族增加20063万,少数民族增加3807万,就是说 1982年占全国人口6.6%的少数民族在这18年间增加人口却相当于全国增加人口的16%。这18年共死亡13812万人口,以8.04%(1990年的民族结构)的少数民族比例来计算,死亡人口中少数民族占1111万。换句话说,这18年全国共出生37682万人口,其中少数民族4918万,占全国出生人口的13.05%。
  
  就算现在立即停止计划生育,由于汉族的生育文化被破坏的比较严重,并且计划生育对汉族的生育观念惯性影响更大,就等今后人口平稳下来后,少数民族将从过去的低于6%上升到超过20%、甚至30%以上……。
  
  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所奠定的汉族占中国人口绝对多数的历史,竟然因为我们的不对称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对生育文化的惯性破怀)而短时就逆转。一个国家要是主流民族人口不能占有绝对优势,就很容易出现民族矛盾,而现在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民族政策却是鼓励民族意识而不是民族融合,是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
  
  现在的各个民族一起同甘共苦数千年,应该平等繁衍。我是反对有些人提出的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计划生育的(而有些人口学家却认为要对少数民族也实行严厉计划生育),现在少数民族地区计划生育政策比较宽松,总和生育率并不远高出世代更替水平,中国目前民族结构的改变并不是因为少数民族生得太多,而是因为计划生育使得汉族生得太少(是汉族自己作孽,而不能将气往少数民族身上撒)。少数民族现在总人口1.23亿了,要是继续现有计划生育政策,人口一升一降,过不了几代就可以根本改变民族结构,就像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在近200多年下降了近一半一样。笔者也认为应该保护真正的少数民族的利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但有些民族从全球来看其实并不算少数民族(在全球有上千万人口的民族不能算少数民族)。美国对印第安人等少数民族有经济和教育的优惠(这些优惠的结果其实是有利于民族融和),但从来没有用政策来单独鼓励少数民族生育。华人、印度人在美国算少数民族,但从来享受不到少数民族的优惠,因为华人和印度人从全球来看并不算少数民族。
  
  中国古代也注重民族团结,但是不歧视本族百姓。因为古人认识到: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保护少数民族利益的前提是不能以牺牲汉族利益为代价,这样才能维护民族团结。以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将导致国家财政短缺,国家今后无力对少数民族实行经济等优惠。长期对汉族的不平等待遇,少数民族养成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在民族区域,汉族已经被歧视了),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民族认同。民族平等才能有利于民族融和,刻意给少数民族优惠,难道不是大汉族主义的表现?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3513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6 20:24:00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8844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6 21:33:00 |显示全部楼层

谁管他人口危机,就只知道生、生、生,人口危机到一定数量就会爆发!

人口数量已经限制了社会发展,成了包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889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5-16 22:09:00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以后能生二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