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345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1-21 01:56:00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雪似乎来得早,刚到立冬就下了一场雪,紧接着大雪,小雪,一场接着一场。经常与雪邂逅,我的心也悄然起舞,化作那蝴蝶状的精灵,融入那白茫茫的一片了。

冬月,我去云南丽江,那里还是绿意葱葱,游人争看玉龙雪山的景致。当我乘机飞回北国,已是白雪皑皑。雪,以浪漫的姿态,静谧的遐思,开放于冬。成团成簇,翩翩跹跹,轻轻悠悠,纷纷扬扬,时若柔舞,时若狂飞,像洁白的鹤羽,展翅飞翔,装点着水瘦山寒的世界。一忽儿,银海一样的大地,玉龙一样的山峦,白珊瑚一样的树挂,霎时成了粉妆玉雕的乾坤。河水早就结冰了,冰面上被大雪覆盖着,偶尔有几个行人,匆匆而过,颇有唐诗江雪的意境。桥畔一对白鹤石雕,平日里了无生气,而此时白雪赋予它洁白的羽毛,正展翅欲飞。远方的山已经是雪山了,近处的楼台也变成了琼楼玉阁了。我伫立在雪地上,感受下雪时的那份诗意,那份浪漫,那份静谧。雪时大时小,一会儿像棉朵,像鹅毛;一会儿变得细小纤条,像一只只纤巧的小蝴蝶,寻找花香的归宿。那雪落在哪里,哪里就改变着模样,哪里就有雪的美丽的童话。落在屋顶上,屋顶就宛如安徒生童话里迷人的小木屋;落在庭院里的台阶上,台阶就成了洁白的玉石;落在光秃的树枝上,树枝就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落在松柏的绿针上,针叶就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雪之形为花,是冬天飘落的花,人们常称之雪为雪花。“天公宁低巧,剪此雪凌花”。《韩诗外传》说:“草木之花多五出,独有雪花多六出。”有圆形的,箭形的,锯齿形的,有呈格状的,有呈柱状的,却没有两朵完全相同的雪花。那些千姿百态,如天女散下的摇落袅娜开着的雪花,是雨的精灵,凝聚芳馨,播撒着春的絮语。一片雪花,就是一片清词;茫茫雪地,就是大自然写就的锦绣文章。

雪以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态,神奇的变幻,不知博得多少文人骚客的钟爱,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千古绝唱。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一幅意境开阔而又清新的瑞雪图;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一幅静谧的风景画。“白雪纷纷何所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1-22 01:07:00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顶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146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9-11-22 08:56:00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佳作!欣赏至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680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09-11-22 10:33:00 |显示全部楼层

"以雪为心,坦荡无浊;以雪明志,卓然雅量;以雪为格,像雪一样做人。"

像雪一样做人!!!  好!  好人,好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345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1-22 17:26:00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场多年不有的大雪,催生出许多意趣来。

一日去老乡家串门,正是大雪纷飞时。闲谈之间,便聊起这场雪来,尽是怀想。念想逝去的冬景,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冬天下雪却是常景,雪趣雪意雪情驱逐着寒冷艰辛的日子,留在记忆里的冬雪,连同那逝去的困苦岁月一起,美好而充满回味。

其间,老乡让我给他上初二的小孩推荐有关写雪的范文,让其学习借鉴。碍于情面和辈份,便应诺下来。没想到这也是份苦差事,翻阅查看了现代名人大家之作,写雪的作品很少。(诗词除外)惟有鲁迅、梁实秋写的《雪》和钟敬文的《西湖的雪景》印象深刻,但现在的孩子却不一定喜欢和欣赏其语境和文法。一是年代久远,不能理解其时代背景之下的寓意,二是立竿见影的阅读学习效果不能即显。

此文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相中并交差的。几天之后,老乡告诉我孩子有一篇写雪的作文,受到老师的夸奖,并替孩子谢谢我。我一时不知如何答话。

惟愿孩子能理解作者的写意,拥有雪一般纯洁晶莹的心和品质,“以雪为心,坦荡无浊”,“以雪为格,像雪一样做人”。

好久不见秦川老师,问好!

也谢谢楼上的以及少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1-25 08:37:00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言文品即人品,无论转载或是原创。兄长为文诚恳坦荡,随笔有兄长实乃随笔之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345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1-26 13:40:00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版主抬爱!

随笔是大家的,众文友的抬爱,乃随笔之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3450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1-28 01:49:00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user="刘少楠"]我常言文品即人品。[/quote]

记得贾平凹在西安建大人文学院有关写作的要点和看法时说: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语言。有人心理狠毒,写出的文字就刻薄,有人心理晦暗,写出的文字就阴冷,有人骨子卑贱,写出的文字就轻佻。有人正在恋爱期,文字就灿烂,失意了,文字便悒郁。有人才气大,有人才气小,大才的文字如大山莽岭,小才的写得老实,讲究章法的小盆景。大河从来不讲章法。

林语堂在〈〈做文与做人〉中写到:一人若不先在品格上、修养上下工夫,就会在文章上暴露其卑劣的品性。孔子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行字重要在文字之上。文做不好无妨,人却不可不做好。

然,林语堂笔锋一转又写到,对于那些种种假借文学名义行不实之举者,他“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对于这种人的文章,他说:“我看人行径,不看人文章”。

很认同前辈的洞察和观点。与少楠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原蓝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1-28 09:40:0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30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2-27 15:09:00 |显示全部楼层
在老家,这个时期正是大雪飘飞时,那个大呀那个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