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6-2-2 07:49:42 |显示全部楼层
宋忠平(左)、李继锋(中)在8月16日中华网“世界观”文化沙龙现场
    日本电影,一般指由日本公司出资与日本人拍摄制作,并在日本上映的电影作品,从1896年迄今,已有110多年历史。在这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电影经过一代代导演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努力,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诞生了像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成濑巳喜男、木下惠介、市川昆这些世界级的大导演的同时,还拥有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东京电影节等。可以说,日本电影已经成为日本“书写”并传递本国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伴随着日本电影的发展和对外传播,日本在这一文化载体上传递出的思想也在引起世人的关注。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涉及到日本对“二战”的表现与反思。
    顾影自怜的日本“二战”电影
    日本拍摄的“二战”题材类影片,就其内容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日军发动战争,日本军人奋勇作战,但最后战败;二是日本战败后,包括日本作战军人在内的日本国民遭受到了巨大伤害,记忆刻骨铭心。前一类型的影片多取材于太平洋战争,后一类型的影片则多为战后恢复或者日军在越南或者菲律宾等地遭受的苦难。对于中国这片被日本侵略者蹂躏了十多年的土地,日本电影却鲜有提及。
    太平洋战争的记忆。日本电影中对“二战”描述最多的莫过于偷袭珍珠港及其之后与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作战。《大日本帝国》、《零式战斗机》、《啊!海军》、《山本五十六》等,这一系列影片几乎全部都是围绕日本与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战争展开,大体上内容也都很相似,从策划实施袭击珍珠港,到与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展开的一些列战役,最后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结束。此类影片展现最多的是日本军人和民众如何积极与美军战斗,赞颂日本军人的英勇,涉及战争反思的内容却极其有限。
    战后恢复的伤痛。在日本即将战败,在太平洋战场中即将失利的以及战败后,滞留在日本本土外的大量日本投降军人和侨民的悲惨境遇成为其影片内容的主题。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缅甸的竖琴》、《野火》了。在这些电影中,日本导演没有将镜头对准遭受侵略地区人民的伤痛,反而将滞留在这些地区的日本士兵和侨民作为表现的重点,极力表现他们遭遇的不幸和内心痛苦。
    综合来看,战后,日本在对历史的书写上表现出了很强的顾影自怜的心态,通过对本国民众遭受损害的宣传,极力避免触及对被侵略地区民众苦难的书写。在这一点上,日本与同时二战战败国的德国相去甚远。那么是什么因素驱使着日本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