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先烈士事略
许景先(1920年—1947年),又名济中、立行、余政,阎良籍的著名烈士。许景先同志1938年入党,先后在尧山中学、临潼渭北、陕甘宁边区从事革命工作。参加过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1946年任眉县县委副书记。1947年在陕西耀县光荣牺牲,时年27岁。
一、春风哺育
1920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一),许景先生于临潼县武屯镇耿许东堡(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宏丰村耿东组)村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许友文、母亲刘桂成都是勤劳、善良的纯朴农民。由于他们前几个儿女出生不久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在他们心灵上留下了难于愈合的创伤。因此,景先出生不久,便被寄养在邻村武家庄的薛氏门内,直到7岁才接回。不久,又拜养在德高望重、为人正直、善于从事农村启蒙教育的东鲁村徐定伯膝下为义子。机灵活泼的小景先在温暖如春的义父家中,不但很快读完了《四书》、《五经》和《唐诗三百首》,而且经常听取中共地下党员、地下军运工作者许权中和义父畅谈革命理论,谈论救亡的形势,揭露反动军阀的累累罪行,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同情劳动大众、痛恨国民党反动派的种子。
有一天,家门口来了外地讨饭的母子三人。景先看见他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就把家里剩下的小半笼馍一股脑倒进了讨饭人的布袋,还把家里几双半新的鞋和几件旧衣服给了他们。
景先在田市高小上学时,班上有位姓丁的同学母亲突然病故了,留下几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学习用品无钱购买,只好退学。他知道后,就把自己平日积攒的一点零用钱、一双鞋和两件旧衣服给了他,并送去了笔、墨、纸等用品,还和他一起说服其父亲让他继续上学。在景先的帮助下,这个同学坚持到毕业,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
还有一次,母亲好不容易做了一件新棉衣和一双新棉鞋。当他看到姚计成同学的脚冻得直流黄水,另一个同学的母亲去世了,没人做棉衣,只穿一件夹衣,脸冻得发紫时,便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新棉衣、棉鞋送给了他们。当母亲埋怨他只顾别人不顾自己时,他耐心地劝说母亲说:“穷苦人挨饿受冻比我挨饿受冻心里更难受!”
二、尧中烽火
1936年,景先考入尧山中学读书。尧山中学是杨虎城将军自筹资金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由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在此任教。当抗日洪潮席卷全国的时候,尧山中学的抗日风潮也风起云涌。许景先积极投身于斗争之中,紧紧靠拢党组织,并于1938年春经张敏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尧山中学党支部宣传委员,同时被推举为学生会主席。
许景先入党后,利用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发动和组织师生采取演讲、办墙报、编演抗日爱国剧目、开展抗日歌咏比赛等形式,痛斥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事迹,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卑劣行径;并且经常利用晚上深入农村大搞宣传活动,使蒲城内外的抗日烈火愈烧愈旺。在如火如荼的抗日宣传活动中,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演讲颇有鼓动性,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在同学中很有威望。
蒲城当局对此十分恼怒,污蔑学校的爱国宣传活动是“异党骚扰”、“越轨行为”,并散布恐吓言论,企图扑灭尧山的抗日烈火。许景先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敌人施展的分化阴谋,他及时教育同学们识破诡计,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奋勇前进!他在给一位学兄的信中写道:
哥哥,
我希望你不要心灰意冷!
要知道,
我们是处在民族千钧一发的时刻!
要安宁,
只有踏碎荆棘,赶跑豺狼!
想自卫,
只有踏平波浪,驱逐“恶鳖”!
要光荣,
只有用我们的鲜血冲洗民族的耻辱!
要知道,
敌人踩的是中华儿女的头颅!
怕的是炎黄子孙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冲啊!
冲过湍急的旋流,光明的世界就在前头!
1939年,国民党南京政府秘密颁布《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企图限制共产党和一切爱国进步人士的思想、言论和行动自由,阴谋破坏一切抗日民众团体的组织。蒲城当局和校方也对尧山中学地下党组织和爱国学生进行了破坏和镇压。为了挫败敌人的阴谋,党总支书记许景先借日军飞机轰炸蒲城之机,组织了驱逐特务校长李浩的学潮。李浩与反动当局秘密逮捕9名爱国学生,连夜送到咸阳“劳改营”,又开除了三四十名进步学生,并准备对许景先下毒手。
一个秋雨连绵的夜晚,许景先在抗日群众大会演讲完后,刚回宿舍,突然从窗口飞进一块火红的木炭,朦胧中他意识到这是战友让他火速逃跑的讯号。他急忙起身赤脚从后窗口逃走,迅速越过东墙,在一阵激烈的枪声中钻入一大片玉米地,逃出了虎口。
三、故里传薪
同年秋,许景先来到陕甘宁边区。不久受边区党组织派遣,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