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0:43:00 |显示全部楼层
120名专家难证曹操墓是真
日期:2010-09-21 作者: 于景宁 来源:新华网


    来自我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的120名专家学者,18日考察了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及出土文物,举行了“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主持了座谈会。他在会议总结时说:“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曹操墓出土的材料,包括墓葬形制、墓葬结构、出土遗物等,结合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达成了一个共识:西高穴2号大墓应该是曹操墓。”(9月20日新华网河南频道)

    前些时,来自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刚刚形成安阳西高穴大墓是伪“曹操墓”的共识,近日,就有来自全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的120名专家学者,举行了“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达成了“西高穴2号大墓应该是曹操墓”的共识。后者的人数是前者的5倍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气势上,都象“泰山压顶”一样,把“伪墓”派重重地压在“真墓”派的底下。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120名专家的“共识”就能证明曹操墓是真的吗?笔者以为,要证明曹操墓是真,关键是要拿出毋庸置疑的真凭实据,对“伪墓”派的质疑给予无懈可击的回答,而不是靠“人多势众”来证明。即使此次达成“共识”的专家学者确有120之众,笔者也以为看不出其有多大的权威性。其一是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都是主办方自己找来的,人数完全可以由主办方自己掌控,并没有什么限制,可以说,主办方想请多少就可以请多少,别说请120名,就是请220名也是能够做得到的。所以,认定曹操墓是真的专家学者人数虽多,但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其二,从会议上发表的意见来看,全是支持安阳一方的“一边倒”,这就说明主办方请谁、不请谁是有严格选择的,请你来是要你“拜佛”而不是要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0:45:00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墓刻有黄豆竹簪字样石牌被指造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2日05:03  中国经济网

  关于“曹操墓”真伪的争论,风波再起。9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魏晋史博士、《颠覆曹操墓》作者张国安先生在给记者打来电话时称,他在研究安阳方面公布的西高穴大墓出土石牌证据时,无意中发现,有块石牌上刻着“黄豆二升”的字样,还有块石牌上刻着“竹簪五千枚”。“黄豆这一称呼,是在唐朝以后才出现的,汉魏时期只用大豆一语。”张国安先生不无幽默地说,先是千年后的翡翠跑到“曹操”的嘴里,现在又是唐朝的黄豆玩时空穿越,埋进了曹操墓。还有那个“竹簪五千枚”,难道曹操生前是篾匠,墓里怎么出现这么多的竹簪?

  为何出现唐代“黄豆”?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魏晋史博士、《颠覆曹操墓》作者张国安说,安阳方面公布的这批石牌有21块,除了“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文字外,其他的石牌上还有“黄豆二升”、“刀尺一□”(那个字看不清楚)、“胡粉二斤”等等。“我曾请教北京大学的一位老教授,他说‘黄豆’一语是后代出现的,汉魏时只用大豆一语。”张国安说,他这几天反复检索《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及各种金石墓志和简帛牍策资料,并查看中国农业史的相关著作,发现结果确实如那位老教授所言。“黄豆”一词最先在唐代《开元占经》、《酉阳杂俎》等书中出老教授所言。“黄豆”一词最先在唐代《开元占经》、《酉阳杂俎》等书中出现,之前用的全都是菽、大豆之语,无论经史子集、简帛金石,还是专业农学著作如汉《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都是如此。“之前有人以石牌上出现不少未见之语,并提出质疑,后来都被‘考古专家’轻易以考古发现往往有新东西来搪塞掉了。”张国安说,先是千年后的翡翠跑到“曹操”的嘴里,现在又是唐朝的“黄豆”玩时空穿越,埋进了曹操墓。难道还会有“考古学家”出来改写中国农业史吗?

  为何巨量竹簪无遗踪?

  在这些石牌里,还有一个让张国安比较纳闷,就是刻写“竹簪五千枚”的。“以曹操家世背景,无论在阳间还是冥界使用竹簪,都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我查了一下古代文献,在汉族社会中,上层人士使用竹簪的现象也是出现在唐代,比如说,张九龄在《曲江集》里,就有一首诗《答陈拾遗赠竹簪》,清代大儒徐乾学《读礼通考》中说,在唐开元时期,三品以上官员丧葬时会有‘竹簪’陪葬。”张国安说,假设曹操墓说法成立的话,如此巨量的竹制物品不可能不留下痕迹,但在这次考古中,对这种现象却没有提及,难道这么多的竹簪都被盗墓分子偷走了,连一点遗迹也没留下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0:58:00 |显示全部楼层

花木兰同志,假的绝对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真相出现只是时间问题。还有,河南安阳方面请不要挑战全中国人智商,那样的做法其实是以卵击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0:58:00 |显示全部楼层

刘心长称对其指责学者妄图抵赖事实

  日前,河南一“了解曹操墓整个发掘内情的考古专家”,通过河南一家媒体回应河北曹操墓研究专家刘心长的部分质疑,指称“完全是刘心长在混淆视听”、“整个事件的后台人物马上就要蹦出来了”等。就此,9月21日,刘心长先生表示,这位不知姓名的“专家”的回应“妄图抵赖事实”,而且疑神疑鬼,他有必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对日前河南方面“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初步达成的“西高穴2号大墓应该是曹操墓”的所谓共识,刘心长表示,人数虽多,但说明不了问题,真理不是依靠人的多少来决定的。

  是我“发飙”,还是有人“叫板”?

  据河南某媒体报道称,“曹操墓”真假之辩进一步升级。“反曹派”主力闫沛东刚偃旗息鼓,河北曹操墓研究专家刘心长就接力“发飙”。

  刘心长先生说:“我手里没有‘铁证’,不会发飙。我进行学术研究,对安阳西高穴大墓确认为曹操墓的结论有疑问,是学术上的探讨争论。”他与闫沛东不是“接力”,也没有联系,更不认识闫沛东,即便有些人“打假”否定了安阳“曹操墓”,他对这个大墓的进一步研究也不会结束。

  刘心长说,自从安阳“曹操墓”被确认,尽管公众质疑激烈,他都在冷静观察,几乎没说什么话,直到今年9月,他才谈了自己的质疑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但是,部分专家、学者拿着“权威”的帽子压人,不但回避问题,还带着狂傲的训人口吻称,人皆可质疑曹操墓,但质疑前需要“做功课”,以免说“外行话”等论调。“事实很清楚,不是我‘发飙’,而是有人在向我‘叫板’。”刘心长说。

  是我“混淆视听”,还是有人“抵赖事实”?

  刘心长说,河南那位专家说,石牌先上电视后出土,是“混淆视听”,事实是怎样的?

  刘心长回忆说,2008年,央视《寻找曹操墓》摄制组邀请他讲解时,编导拿出标有“曹操墓”的示意图,他说现在曹操墓正在考察研究中,划出大致范围可以,若明确标出则无依据。他建议电视上不要出现这个图,他也不知道此图是谁绘制的。

  2009年3月,央视连续三天播出《寻找曹操墓》专题片,片中出现了标出曹操墓的示意地图,还出现了一个圭形石牌,石牌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最后一个字看不清。9个月后,在京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安阳西高穴大墓出土石牌和其他文物,说是2009年11月中旬出土的,怪!”刘心长说,这里的问题严重性在于,如果大墓在未遭破坏以前按照科学发掘程序,出土了文物,此后又在文物贩子或盗墓分子那里也出现了和墓中相同文物,这可能是仿造。这种情况不影响出土文物的真实性、科学性。如果在出土文物之前,在文物贩子或盗墓分子手中,已有这种文物,而且墓又被多次盗挖过,这种情况就复杂了,不排除有造假作伪的可能性。

  上述河南那位考古专家称“电视画面”上是图片,并非实物。刘心长心里很清楚,他看到石牌画面是在央视专题片中,也认为是实物的拍摄,直到现在也不知电视画面是照片。“但其性质没有大的差别。”刘心长说,无论是照片上的石牌,还是盗墓分子手里的石牌,已作为考古人员指认安阳西高穴大墓的依据了。

  这些可查看央视《寻找曹操墓》解说词为证,且其中明确那张曹操墓示意图为潘伟斌绘制。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电视解说被盗墓处还有数件上面有“武帝家用”的文物,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文物出现“武帝”字样,定是造假无疑。因为曹操去世安葬9个月后,才追封为“武皇帝”。刘心长发问,这些带有常识性错误的所谓文物,出现在电视画面中,算不算“混淆视听”?那位河南考古专家算不算“抵赖事实”?

  我“后台”光明正大,你的“后台”是谁?

  刘心长说,所谓“后台人物马上就要蹦出来”,完全是那位考古专家凭空捏造。“曹操墓”真假之辩全是河南方面在京召开的那个“糟糕的”新闻发布会一手挑起来的,证据不足不实,就匆忙草率地公布西高穴大墓为“曹操墓”,虽然后来有释疑会、论坛会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1:16:00 |显示全部楼层
6月14日,中国考古界权威、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80多岁的徐苹芳断定,西高穴大墓不可能是曹操墓,“和我差不多岁数的老考古学家都认为不是曹操墓,考古最重要的是讲证据,盗过的墓是绝不可以列入重大考古发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1:19:00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墓”中挖出猪圈 考古界权威表质疑(图)
2010年06月15日03:30重庆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曹操墓”中挖出猪圈 考古界权威表质疑(图)

纵观汉代陶器,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家畜家禽、农耕生活场景屡屡被作为素材进入陶器制作。图为以往出土的一个汉陶猪圈,可以看出,里面的母猪、小猪都栩栩如生。

考古界权威断定安阳西高穴大墓不可能是曹操墓

  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自从去年底面世,一直备受关注并引发强烈争议——先是河南有关方面宣称其为曹操墓,一石激起千层浪;接着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推出“认定为曹操墓的六大证据”,引起强烈质疑;再是入选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09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发现”,似乎官方已认定其为曹操墓;12日,当地更是将现场发掘情况请央视进行直播,引起万众瞩目。争议过程中,可以看出肯定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但是,仍然不乏业界大家保持否定意见。中国考古界权威、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80多岁的徐苹芳就断定,西高穴大墓不可能是曹操墓,“和我差不多岁数的老考古学家都认为不是曹操墓,考古最重要的是讲证据,盗过的墓是绝不可以列入重大考古发现的。”

直播只是做做样子?

迄今为止,“曹操高陵”两个大墓的发掘已接近尾声——2号墓和1号墓。2号墓是被河南省文物局认定的曹操墓,1号墓是其陪葬墓。2号墓中出土文物300多件,包括专家估价千万的一颗翡翠珠;而1号墓除了出土一柄锈迹斑斑的铁剑,直到直播结束再未发现有价值的文物。在一些专家看来,1号墓出土不了文物并不奇怪,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河南文物部门其实也应当知道1号墓不会有什么收获,直播更多还是做样子,起宣传效果。”

曹操生前还养猪?

12日的直播现场中,河南省文物部门公布了一些此前未公开的在2号墓中出土的文物,其中居然有陶猪圈。

陶猪圈是汉代的一种标志性文物,一位考古专家表示,陶猪圈是家庭饲养的象征,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礼俗,但在魏武王的墓中出土陶猪圈可能吗?越是帝王陵的墓葬,越不可能有这种东西!

身为统帅何需盾牌?

一位质疑者还表示:“2号墓之前说已经发掘完毕,但连扰土都未清理好,怎么可以说是发掘完毕?是不是怕挖下去会出现不利于断定为曹操墓的证据?”

最先发掘的半块石牌“常所用长犀盾”也被质疑是反证之一,因为曹操身为魏国最高统帅,并不可能需要盾牌防身,出土“(魏武王)常所用长犀盾”的最大可能就是:这不是曹操墓。据东方早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1: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生前还养猪?开什么国际玩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1:26:00 |显示全部楼层

座谈“曹操墓”ANG="EN-US">120专家中的不和谐“音符”

山尖子

ANG="EN-US"> 

一切迹象表明,目前形势下,ANG="EN-US">120名专家考察“曹操墓”后形成共识,其本身就值得怀疑。细读相关报道,或可看出些端倪,有些东西明显成为这个“共识”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

ANG="EN-US"> 

其一、是“共识”低调化。

“共识”之“应该是曹操墓”。相比于“非曹操墓莫属”,确为定论上的一次大倒退或低调化。“共识“为什么不用某人表述的:“现在提出的一些质疑,我认为还不足以推翻曹操高陵这个结论”?明显是没达成这样的共识。

ANG="EN-US"> 

其二、“共识”的量化不确切。

“共识”报道之后,有人通过了解,参加座谈会的约ANG="EN-US">30人。不晓得ANG="EN-US">120名专家的“共识”是通过什么形式达成的?是否参加考察的ANG="EN-US">120,参加座谈的ANG="EN-US">30人?显然不可能个个表态。是举手通过吗?所有报道并无此关键细节,证明未表决。再看座谈会现场照片,也远未显出百人之规模。

来自《河南日报》的消息称:“。。。专家学者还实地考察了曹操高陵,并召开了座谈会,有ANG="EN-US">18位专家分别从曹操墓出土文物、墓葬形制、墓葬结构等方面结合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安阳西高穴2号墓就是曹操高陵”。18人进行了研讨,认为“2号墓就是曹操墓”。这与新华网的消息又属于一个不“共识”。

 

其三,有“哪把壶不开提哪把壶”迹象。

报道称:“专家们指出,曹操墓的考古和研究工作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如画像石材料来源的界定,墓道两侧磬形坑的成因,墓上建筑以及2号墓与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1:38:00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墓”演绎:百位专家“火中取栗”;

山西王平“舌战群儒”

ANG="EN-US"> 

事件背景:2010年ANG="EN-US">9ANG="EN-US">18日,ANG="EN-US">120多名研究汉代考古或汉代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在参加河南内黄三杨庄遗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ANG="EN-US">“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ANG="EN-US">”之际,考察了河南安阳西高穴大墓及出土文物,晚间举行了“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并初步达成共识:“西高穴ANG="EN-US">2号大墓应该是曹操墓。”此消息一经披露,迅疾引来纷纷质疑。ANG="EN-US">120名专家的“挺曹”过场,无异于“火中取栗”,既不能为“曹操墓”加分,也难能给自己增光。

在众多质疑声中,山西王平的一篇博文——《考古专家,你“共识”过曹操墓吗?》,受到众多网友转载。文中对多数发言的专家予以了回应,有来有往,堪称有礼;言词犀利,不乏幽默;切中要害,针贬时弊,值得一赏。

ANG="EN-US">    开场白:“闹哄哄”与“空壳子”——

网上有篇《ANG="EN-US">120名专家学者达成共识:西高穴2号墓是曹操墓》,题目很唬人,这么大的阵势,以为闹哄哄的曹操墓事件要一锣定音而尘埃落定了。浏览完毕,才发现是个空壳子。大家所质疑的那么多问题都不提及,一点真材实料也没有。说它是,它就是,就是就是。

 

分别对话:“让人口服心服,才能获得尊重”——

 

白云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初步达成了一个共识:西高穴2号大墓应该是曹操墓。”“专家们在考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22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9-23 21:39:00 |显示全部楼层

ANG="EN-US">

徐承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考古发掘的第一要义,是辨识出土文物的埋藏环境,以此判断是原始的环境还是遭到了人为扰动的环境。西高穴大墓是曹操墓的判断经过了严谨、规范的学术推导过程,可以接受这个观点。”

王 平: 你可以接受“观点”,但有人不接受“观点”,不把闫沛东办了,不接受“观点”的人就永远不会接受“观点”。河南方面怎么就拗着一根筋,老翻不通这个简单的道理呢?好酒好菜地招待这么ANG="EN-US">120个专家,让他们说这些淡话,有什么用?说不敢卖票,到头来还是个不敢卖票。

ANG="EN-US"> 

专家们一致表示:每个人都有话语权。但发表意见前希望能先了解一下历史,了解一下考古常识,如果连常识都不懂就敢参与讨论,那就是无知者无畏了。

王 平: 是啊,唐际根说《鲁潜墓志》中的“陌西”是地名,潘伟斌说《鲁潜墓志》中“陌”的词义是村庄,胆子也真够大的,发表意见前是不是也该查一下字典呢?

ANG="EN-US"> 

结束语:

从阎锡山的“铁军基干”到“曹操墓”的“专家共识”——

ANG="EN-US"> 

阎锡山在太原西山培训过“铁军基干”。正是冬天,蒋介石用飞机给他送来四个西瓜。冬天吃西瓜,在那时是很稀罕的,他舍不得吃,就拿到了西山,让“基干”们都尝一尝。人太多,瓜太少,每人只能分到黄豆大的一块。少归少,但却能体现出他们的特殊性。文革中搞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在敌伪军、政、警、宪、特之外,就有了一个独立的类别:吃过西瓜的。凡有此经历者,一律都很受“重视”,要被另眼相看。凡“铁军基干”成员,审查时都要被问:吃过西瓜没有?这是个人的一项特殊履历。

“曹操墓”风波史无前例,ANG="EN-US">120人的《共识》合唱也亘古未闻,这在考古史上必然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像见到“铁军基干”成员而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