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3705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2-11 22:13:00 |显示全部楼层

   家的温暖自然是有父母之间、夫妻之间互为牵挂相依的浓浓的亲情维系。家和万事兴,这句话我们追求了数千年仍然是无果期盼,为了亲人朋友间亲情的传递,从远古的跑马传书信鸽递信的见信如面,到现在快捷的交通工具,日行万里都嫌慢;从声讯传播到视频面对面仍然觉得隔膜,我们仍然需要团聚在一间属于自家的屋子里。看来,再现代再先进的通信手段,亲情传递都不如亲人们面对面眼对眼来得直观与真切,这就是中国人的亲情情结吧!这样的情结会随着一个人的两鬓斑白越来越纠结。 

 

    对于节,中国人跟西方人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人的节是一种浪漫的情调,而中国人的节是一种现实的实惠,中国人的节,必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仪式最隆重时间最长氛围最热闹的春节里的,年夜饭,换上新衣服,剪窗花,贴上表明一种美好愿望的春联“总是新桃换旧符”儿女捧出对老人的赡养款,老人给孙辈们包好的压岁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实惠得触手可摸。在这个传统的年里唯独没有西方人过节中浪漫的鲜花。虽然中国人亲人相见时的肢体语言很呆滞古板,但对亲人相处的迫切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

 

      难道科技的发展要让中国的年由实惠变得虚拟不成?我想是不会的。一个国家只有张扬了最民族的东西,才能让世界扭脸向我们投来艳羡的目光。从每逢过年,从富人们乘空客或者独驾奔驰宝马回家团聚,到草根百姓的春运潮流里,年夜饭在召唤,一年360多天,360度刚好一个圆,浓浓的亲情,炽烈的爱情,飘香的友情,这种“多情”混合着,浩浩荡荡一起大搬家,浩浩荡荡一起大迁徙。
 
     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们过度追求着时尚,我们过多地消耗着时尚的外表,总把过舶来的洋节当做前卫现代。我们的思维被科技发展捆绑了起来,我们不在创造,对于舶来的文化我们学会了复制粘贴,难道真的要让电脑替换了我们的大脑?这大脑可是我们父母爱情的产品,是属于你我他自己独一无二的程序,这独特的软件是任何科学家设计不出的。用这样的比喻形容或者类比中国传统的节文化也差不离儿吧!
 
    我们硬是每天忙来忙去,嘴里不停地喊:累啊!疲倦啊……这是为什么?为了追求某种精神,饥餐露宿,心里充满希望,奋斗着,何曾喊过一声累和疲倦?前一段,我探望一位朋友的父亲,朋友的父亲得了绝症。漫谈中,朋友的父亲突然瞪大眼睛问我: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不是哲学家,对于这么大的题目我真的回答不上来。但是,面对一个患绝症即将走向死亡的老人,我又不能不回答。想了想,我说,老伯呀!您比我年龄大一倍,这个问题应该我向您请教。老人目光突然黯然。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四个儿女全部不在身边。  老人在孤独孤寂中,思索的都应该是哲学家才思考的课题。可以想象,老人对亲情相依的渴求?我潸然。
 
     没几天,老人闭上了眼睛,但是老人瞪着突兀的眼睛问我: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久久不能释怀。 360度,一年一度。圣诞节再他M的狂欢,跟中国的年相比,那简直是乞丐和皇帝比娶媳妇的氛围,那震耳欲溃的爆竹声声,让大人小孩每一个人扬眉吐气,欢颜相聚。远方的游子,回家吧!长辈们等着,妻儿丈夫们翘首盼着。冒着热气的年夜饭,香气扑鼻,酒杯里晃荡的薄酒,随着叮当的碰杯声,深深的亲情友情爱情,在暖暖的房间里流动涌动。
 
     我们终于懂得了什么是幸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2-11 22:22:1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1-2-12 14:32:00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点我们一直都懂,中国人的感情不是外国人一个随便的拥抱所能够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惊鸿一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2-14 21:03:0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