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克谈陈国富:他擅长用简单解决复杂
从《七剑》到《狄仁杰》,徐克在内地的合拍片终于可以打出一个“!”,衡量的标准是硬桥硬马的票房数字。客气的说法,叫“尝试”,徐克自己说得更直接“我的尝试分成有票房的和没票房的,有些尝试最后变成教训,有些变成交学费,都可以为下一次做参考。”
作为徐克这次的搭档,陈国富给徐克的帮助到底有什么?
“他的特点是很谨慎,我是比较爱乱想,如果我们不搭档,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是两回事。但搭档以后,我发现陈国富会以很简单的手法来解决复杂的事情,他最擅长从普遍的观众的角度去看问题,而且被事实证明没看错hae4as18。”
陈国富,被称为华谊兄弟的“军师”,艺术总监的头衔下,他不仅控制影片质量,也做了一个让人头痛的工作——当好老板和导演之间的仲裁者。他不否认自己是“懂商业的艺术家”。
“徐克的可贵之处是他是电影顽童,上海导游他不炮制成功,他不断尝试。尝试的人是要经得起失败的,就算科学实验都要经历无数失败,何况艺术实验? 没有失败的那叫生产线。我觉得《狄仁杰》之前徐克也在不断的总结:他跟市场的关系,他跟创作的关系,他跟观众的关系。这些总结一大部分用在了《狄仁杰》身上。我就扮演着一个可以和他商量的角色。可能之前他没有找到一个能和他深入问题核心的伙伴。好的导演不能变成一匹狼,电影是个人视野的体现,但更是团队工业,不是写诗画画,可以一个人搞定。有时候尽管徐克有能力独立作出判断的时候,他还是会来问我一些基本的东西。我觉得这种气氛很好,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是他想不出来的,他就是找人确认一下:我是这样看的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看的?这种感觉会给人带来信心。
有时候跟一个艺术家合作就像放风筝。你不可能不让它飞,而且你当然希望它飞得越高越远越好。但如果线断了香港酒店,风筝就飞得见不到影了。我没觉得我能一直拽住那根线,但是我能时时感觉到我和风筝的互动关系。就算线在你手心,你也不能老是紧紧拽着,老担心会飞跑了。放风筝的人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