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先贤 忆先人 祭先烈》
——又是一年清明时 荆山脚下,松柏之中,清明时节,阎良的汉皇树葬墓园,前来祭奠的人们络绎不绝。
清明节,是人们纪念先祖的节日;悼念祭奠他们的同时,我们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和音容笑貌,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忆往昔,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在创建和平家园的大道上,有多少名优秀儿女为了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了抵抗外族的战争和侵略,捍卫我们的疆土,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国防建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而我们在这特殊的节日里,在这追思故人的节日里 让我们缅怀先烈,记住这些革命者.作为祖国下一代的接班人,让我们秉承烈士的精神,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清明节到临之时向革命烈士鞠躬、致敬!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前来扫墓的小学生们通过了解先烈们的事迹,深刻感受到今日的生活来之不易,并且怀着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的心情纷纷对烈士们送上了鲜花并深深的鞠下躬,纷纷表示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祖国的人才,日后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你们的牺牲不会白费的。你们人虽死 但是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
【清明节】简介:
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的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止。”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为冬至后第一百零八天,颇有深意。在古人的观念里,一百零八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清明的得名,不仅寓意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象征了经历萧瑟严冬、料峭春寒后的再一次柳暗花明。冬去春来,万物更替,生生不息的自然轮回。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