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1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4-3-18 16:31:14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电动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建议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能源汽车一直是国家政策鼓励和扶持的项目,但随着该产业的发展,问题不断出现,亟需加强监管。主要问题有:一是申领牌照难。根据我国相关政策规定,电动汽车生产实行资质许可制,企业及产品必须到工信部备案,列入工信部公布的车辆生产及产品目录内才可以上牌,目前只有奇瑞、比亚迪、众泰、江淮、江铃等品牌电动汽车可以上牌。很多小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并不能达到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在生产时并没有获得相关部门的批文,而以电动车的名义生产电动汽车,从而导致无法上牌。
二是超范围经营多。目前销售电动汽车申领营业执照的主体必须是企业法人,核定经营范围为汽车销售。申领者要到国家工商总局办理品牌销售许可证后,再到当地工商部门将经营范围变更为销售品牌汽车后,方可从事电动汽车经营活动。要求高、周期长,很多销售商不愿费时费力去办理,故意混淆“电动车”和“电动汽车”的概念,以登记电动车销售为名申领个体户营业执照,销售电动汽车的活动。
三是安全隐患多。一方面由于电动汽车行业刚起步,技术不是很成熟,国内电动汽车生产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再加上很多“山寨”品牌、“三无”产品充斥市场,质量没有保证,电动汽车电池漏电起火的事件屡屡发生,威胁着驾驶者的人生安全。另一方面,由于杂牌电动汽车不用上牌就能上路,交警部门也无法处理,很多没有驾照、没有经验、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者肆意地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四是消费维权难。由于很多电动汽车没有申领牌照,没有缴纳交强险,本人属于无照驾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只能按事故责任大小来认定。再加上由于目前电动汽车没有强制的国家标准,没有专业权威的鉴定机构以及举证难等原因,一旦遇到质量问题,消费者难以维权。
对此,工商部门建议: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应尽快出台电动汽车管理办法,明确所有品牌和非品牌电动汽车的机动车身份,企业对电动汽车实施严格的机动车管理制度。规范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资质,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杜绝不具资质的企业以电动车的名义生产电动汽车,逐步减少电动汽车行业杂牌充斥的现状,引导国内小型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走品牌化道路。尽快出台电动汽车安全标准,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指数。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警示。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电动汽车并主动去上牌,上路行驶时参照机动车管理,驾驶员必须持有C1以上驾驶证。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不能申领牌照的“非标”车,应该及早与商家商量退货事宜,避免危害生命的交通事故发生。
三是加强对电动车销售、汽车销售美容店的监管。加强对电动车销售店的监管,严禁电动车销售商超范围销售电动汽车。加强对汽车4S店、汽车美容店的监管,严禁4S店超范围经营,严禁汽车美容店私自改装电动汽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安逸的熊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3-18 20:02:08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