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凉寺ffice ffice" /> 李飞 清凉寺遗址位于今阎良区振兴街道办卓任村北的荆山塬上,原为荆山中华原西原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庙宇。 清凉寺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1862年毁于兵燹,后又重建,解放后被全部拆除。 据实际踏勘,清凉寺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约90米,占地十余亩。遗址地势平坦,分为上院和下院,落差三米多。遗址区西南一部分被原下的砖厂侵蚀,地面有北部墙垣遗迹和古柏遗迹。 据卓任村村民任世贤回忆,解放前清凉寺已残破不堪。当时上院已无任何建筑遗迹。上院北墙中央有一高耸的土台,群众称作炮台,据其上可以北望富平,南望骊山。下院南墙正中为山门,山门阔一间,下为门洞,上为楼阁,内有千手观音塑像,当地人称作菩萨楼。山门下半塬处为卓任堡,民国时住户已陆续搬迁到原下,原卓任堡旧址基本被砖厂侵蚀。山门外东侧为药王洞,内有药王孙思邈泥像一尊。药王洞前有一古柏,枝干若龙状,群众称之为龙柏。今龙柏以枯死,为有树枝在原址。药王洞东有一钟楼。正对上门的是一座大殿,殿内无神像,供奉了五个牌位,其中一个是关帝的。大殿左前方有一座和尚灵塔,右前方有两座和尚灵塔,均高2米多,内葬此前寺内圆寂的高僧。在院内东侧有一建筑遗址,相传为戏楼遗址。 今清凉寺遗址时有砖瓦、琉璃脊兽等建筑构建出土。原药王洞前的古柏枯死后,原下砖厂老板在柏树原址建起一间小庙。将原药王洞内的光绪二十一年(1895)卓任堡任门张氏捐造的石香炉置于其中,意在祭祀药王。时至今日,每年农历二月二,当地群众还要到龙柏树处放炮上香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