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择校热将小学校长拽入谎言漩涡 教育资源怎均衡? 2010年01月18日08: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些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今却经常像一条鞭子,抽打着一些教师,尤其是学校的掌门人—校长的内心,因为他们不时要面对一些谎言,甚至自己也要撒谎。
就近入学只是一句谎言
一位小学校长因为所在学校近几年声誉持续上升,要求到这所学校读书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除了按照规定接收学区片内的孩子,大部分学生是凭着各级领导、各个单位、各种各样的条子来的。
“一个学校的办学涉及到方方面面,区里、市里哪个部门我们都得罪不起,所以这些条子生哪个都不好拒绝。”这位校长说,虽然每年区教委都会拿出一部分名额分配给各个单位,可是凭各种关系找上门来要额外名额的人还是非常多:“就近入学,不能择校,只是一句谎话。”
某东部大城市一位小学校长去市里参加规范办学的工作会,一位领导在台上大讲:“择校之风应该刹住,禁止择校。其实现在我市城区内的学校经过布局调整,硬件条件差不多,家长们想择校到另外一些学校,不过是图虚名而已。”
但是会议一结束,这位小学校长就被刚从台上走下来的领导叫住了:“我今年这儿有两个孩子,你可一定要给我解决。”因为相互很熟,校长开玩笑说:“您刚才在台上不是说过不能择校吗?”结果只能是两人哈哈大笑。
不收择校费也是一句谎话
目前,北京市择校极为普遍,而且择校费依旧在收,当然哪所学校都不直接这么叫,在给家长开的收据上,择校费都被写成“赞助费”“助学费”等,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北京市的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一些非常热门的小学,择校的学生占到一半以上。一位校长说:“我每年只有6个班,可容纳200多个学生,可是要来的学生有将近1000人,那我不收费怎么可能呢?而且先是以‘以权择校’获得名额,之后才会谈到‘以钱择校’,所以说不收择校费也是一句谎话。”
对于人所共知的择校费,虽然上上下下都知道只是一句谎言,但在面对这笔钱的时候,校长同样还得继续说谎。
一位校长透露,针对来自不同部门的财务检查,对于家长交纳的择校费,要有不同的解释。比如有的检查,就不能承认这部分捐资助学款项是与择校挂钩,因为如果挂钩就违反有关规定。但是如果是审计部门来审计,这笔钱又必须要说清楚是择校学生所交。因为如果来源有问题,审计这一关是过不了的。
“就近入学,能有几所学校可以做到?你看看我们学校门口每天的车就知道了。”一位校长说:“每天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但是我们的主管部门却依旧在说着一些‘谎言’,我们当校长的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跟着撒谎。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义务教育是免费了,可是有多少孩子能真正享受到这一国家政策?”
教育资源不均衡 校长左右为难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