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1830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0-16 16:16:00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上古的传说历来惹人争议,尤其是现代的人总是以现在的思维和角度来揣测原始部落的行为,总是令人出奇。

传说归传说,古代的生产力决定了古代部落的行为方式和以及能做出的最大成就,但是为了纪念先人的丰功伟绩,后人总是在口口相传中不断地加进去夸大之词,使得后来研究者也陷入了云里雾里,妄自揣测。

大禹治水的传说现在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现在对于大禹治水之地有多种说法,并且对到底治理的那条河也就纠缠不清。最有名的当然是黄河,治水的地方是韩城的龙门镇,还有的无耻的人说是洛阳南边伊河,更离奇的还有说是在山东和绍兴。而今日能看到的最早记载大禹治水估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左传》、《国语》的典籍。而陕西的老乡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期,已经距离真正地大禹治水相隔至少有一千年历史了。那时候的中国观念当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区域,司马迁抱着古人不断夸大其词而写的《山海经》的著作去寻找真正的大禹治水之地,当然也是在缘木求鱼。

但是黄河一直是古代中国最大的水患,难道在远古时期的大禹都能将黄河“驯服”,而进入文明时期的各朝各代竟然束手无策?再还有,难道真的有天神相助,使得大禹有鬼斧神工只能将现在的龙门石窟半个大山给砍去?4000多年前的大禹还带领着一帮弟兄从西安浩浩荡荡地跨越长江奔赴浙江沿海去治理水患???

所以,我们要将传说还原的话,一定要客观和理性。假如我们还原一下古代华夏族的活动范围和生产力水平,或许会有重新的认识和发现。

其实,从各个方面的历史考古以及历史气候气象方面就证明了,古代的关中地区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心,是一个真正地天府之国。(也有学者推测,中华文明是从西方传入,世界的文明发源地应该是现在的塔里木盆地,那么,关中地区更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华夏”二字,都与关中地区有关。“华”是指以华山地区的华族、华胥氏,“夏”是指以关中西部的夏族(也有人说是远古西方民族)。因此,在中国古代的远古神话有很多都与关中地区有关,而不是以秦始皇统一后的中国有关。如果将大禹治水的传说定位于关中地区,尤其是一条不太大、但又对这些部落有极大影响的河流,并且开凿出一段土塬而将河流改道,这才更切合原始部落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他们活动的范围。
所以,我们从这个思路来看的话,就会将范围缩小很多。这条河流就是今天的石川河,那个土塬就是今天的荆山塬,大禹治水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断塬。有人可能难以置信,以为我是在牵强附会。那么,我们就来看事实所在。
现在的石川河在古代并不是从现在阎良断塬往南注入渭河,而是向东注入今天的卤阳湖,在从卤阳湖向东注入到了洛河。大禹之所以要治水,就是因为卤阳湖到洛河这一带地势低洼,但是没有成型的河道,使得洪水一来,河水四溢。恰好现今的渭南市渭北地区就是当时华夏族居住的核心区域,他们受不了这样的水患才想着去治理水患,也使得他们有一部分因此东迁到河南、山西等地。
时至今日,洛河流域大荔地区有一片广阔的沙地令人称奇不已,其实这片沙地的成型也有现今石川河的一份功劳。
也可以说,黄帝铸鼎阎良荆山塬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我认为,当时铸鼎的应该不是黄帝,而是大禹,因为他要铸造更多的工具带领部落族人将荆山塬凿开,使得石川河改道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6 17:55:4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雅芳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0-17 09:32:0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76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0-17 11:45:00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楼主观点

楼主研究很深。为什么我同意你的观点呢?我们家属于三门峡库区移民,原属于朝邑县韦林乡,后迁至澄城。我父亲小时候生活在朝邑库区,对那边情况很熟悉。两三年前,我们谈到流经大荔的洛河与渭河时,他告诉我,他听老一辈人说过,原来洛河与渭河在古代流经大荔时是汇成一条河流,大得很,名字不叫洛河或者渭河,叫汉江。汉江北岸在现在大荔汉村乡一带,汉村因此得名。这一传说验证了楼主提出的石川河先前流经卤阳湖进入洛河的路线,说明了原来洛河的庞大,洛河北岸抵达大荔汉村北塬(今汉村洛惠渠桥头一线)就不足为奇了。当时洛河与渭河即汉江南岸肯定比现在渭河南岸还要远一些。

我们老家朝邑韦林镇刚好位于洛河、渭河之间,那一带沙漠形成的原因就是洛河、渭河多次改道形成的,原来的河床积满大量沙子,变成土地,种不成庄稼,只能栽些花生、树等。

按楼主推测,大禹治水,将石川河改道,从今断塬处劈开口子,改道流入渭河,减轻洛河负担,使蒲城、渭南、大荔一带洪水泛滥得到控制,形成二百万亩良田,关中平原真正成为人类的福地、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历史。我认为楼主说得有一定道理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7 11:46:2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830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10-17 13:09:00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论“大禹治水”在阎良

我们以前一直有两种误区:

第一,就是大禹治水一定是黄河、渭河等等那样的大江大河,大禹治水是一项近似于当今的三峡大坝、小浪底大坝这样的工程。所以,迷雾重重,以至于大多时候我们都将它当成一种神话来对待,就是可信度几乎为零。

第二,就是我们一看史书记载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而夏朝的区域在今天的河南和山西一带,所以,就马上的将大禹与关中地区的关系排除了。

那么,我们应该正本朔源,客观的还原。

第一,大禹治水到底是传说神话还是确有其事?

因为在周朝以前,我们的文字记载是极其匮乏的,许多东西都要靠口口相传(至于商朝的甲骨文和周朝的铭文也不过是在宫廷祭祀才用到的。)而且,在6000年前到3000年前这段时期,中原地区(包括关中天水地区)已经有了许许多多较大的部落群,这已经不可否认的,已经被考古学得到证明了的。在那个时期发生的事情自然是很多的,但能以传说流传下来的绝对都是大事,也都是有一定根据的事,绝对不是后人在异想天开、瞎编乱造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大禹治水这件事情是可信的,只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地方和无法还原事件的真相而已。

第二,大禹当时是否在关中地区?

我们现在所说的夏朝的核心范围是在河南和山西,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除了司马迁的《史记》之外,历史上一直都对究竟有没有夏朝都持很大的怀疑态度,对于夏朝究竟是个原始部落还是国家形态都纠缠不清,也没有定论。至于说河南和山西,那是建国后人们发现了有近似于城郭的遗址,根据它的年代就强行地给加到夏朝上去的。也就是说,首先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确认了司马迁所说的“夏朝”是存在的,并且划分出来时间段和区域范围,那么这个时候发现一个文物遗址刚好吻合,就认定它是夏朝的,这有些就像是对今天“曹操墓”的认定是一样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新发现的文物遗址来证明夏朝的存在,而我们恰恰是做了个颠倒。

据推测,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关中地区西部包括天水青海部分区域当时是夏族,而关中地区东部包括河南西部、山西北部属于华族,当然战争一直都存在,区域也一直都有变化。夏族逐步将华族往东赶走,大禹的夏族在完全占领了整个关中平原后才在关中平原北部进行了一次当时看来是空前的治水壮举。

这样说其实并不是贬低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其他地方的意思,中华民族本来就是大家庭,经过了几千年的融合,我们已经部分你我了,并且我们谁也都不是现在所住地区的原著居民。

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文明和关中地区是同时期的,也有可能比关中地区还早,这都是有可能的。当时大禹的夏族在治理水患后,部落实力大增,后人逐步统一了中原地区其他的部落,形成了一个大夏族,也就是后人说的“夏朝”(这也点像以后的秦国、汉朝、唐朝统一中国的模式)。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当时应该统称为华族或者华夷,到了“夏朝”后期,华族的“商”部落又逐步壮大,推翻了“夏朝”,夏族有退回到了关中西部,成为了周族的祖先,不断壮大后再灭了“商朝”。周朝东迁后,逐渐式微,后来的秦国也就是周族的后人,又统一了中原。

所以,春秋战国以前的历史就是夏族和华族混战割据的历史,也就是华夏族形成的历史。也就恰好印证了《大秦帝国》作者孙浩辉所说的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因为大秦帝国统一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六国,而且是几千年以来华族和夏族的分裂,使得华夏族正式确立下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7 14:04: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6336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10-17 17:24:00 |显示全部楼层
阎良应该研究考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