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大禹治水”在阎良
我们以前一直有两种误区:
第一,就是大禹治水一定是黄河、渭河等等那样的大江大河,大禹治水是一项近似于当今的三峡大坝、小浪底大坝这样的工程。所以,迷雾重重,以至于大多时候我们都将它当成一种神话来对待,就是可信度几乎为零。
第二,就是我们一看史书记载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而夏朝的区域在今天的河南和山西一带,所以,就马上的将大禹与关中地区的关系排除了。
那么,我们应该正本朔源,客观的还原。
第一,大禹治水到底是传说神话还是确有其事?
因为在周朝以前,我们的文字记载是极其匮乏的,许多东西都要靠口口相传(至于商朝的甲骨文和周朝的铭文也不过是在宫廷祭祀才用到的。)而且,在6000年前到3000年前这段时期,中原地区(包括关中天水地区)已经有了许许多多较大的部落群,这已经不可否认的,已经被考古学得到证明了的。在那个时期发生的事情自然是很多的,但能以传说流传下来的绝对都是大事,也都是有一定根据的事,绝对不是后人在异想天开、瞎编乱造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大禹治水这件事情是可信的,只是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切的地方和无法还原事件的真相而已。
第二,大禹当时是否在关中地区?
我们现在所说的夏朝的核心范围是在河南和山西,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除了司马迁的《史记》之外,历史上一直都对究竟有没有夏朝都持很大的怀疑态度,对于夏朝究竟是个原始部落还是国家形态都纠缠不清,也没有定论。至于说河南和山西,那是建国后人们发现了有近似于城郭的遗址,根据它的年代就强行地给加到夏朝上去的。也就是说,首先是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确认了司马迁所说的“夏朝”是存在的,并且划分出来时间段和区域范围,那么这个时候发现一个文物遗址刚好吻合,就认定它是夏朝的,这有些就像是对今天“曹操墓”的认定是一样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新发现的文物遗址来证明夏朝的存在,而我们恰恰是做了个颠倒。
据推测,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关中地区西部包括天水青海部分区域当时是夏族,而关中地区东部包括河南西部、山西北部属于华族,当然战争一直都存在,区域也一直都有变化。夏族逐步将华族往东赶走,大禹的夏族在完全占领了整个关中平原后才在关中平原北部进行了一次当时看来是空前的治水壮举。
这样说其实并不是贬低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其他地方的意思,中华民族本来就是大家庭,经过了几千年的融合,我们已经部分你我了,并且我们谁也都不是现在所住地区的原著居民。
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文明和关中地区是同时期的,也有可能比关中地区还早,这都是有可能的。当时大禹的夏族在治理水患后,部落实力大增,后人逐步统一了中原地区其他的部落,形成了一个大夏族,也就是后人说的“夏朝”(这也点像以后的秦国、汉朝、唐朝统一中国的模式)。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当时应该统称为华族或者华夷,到了“夏朝”后期,华族的“商”部落又逐步壮大,推翻了“夏朝”,夏族有退回到了关中西部,成为了周族的祖先,不断壮大后再灭了“商朝”。周朝东迁后,逐渐式微,后来的秦国也就是周族的后人,又统一了中原。
所以,春秋战国以前的历史就是夏族和华族混战割据的历史,也就是华夏族形成的历史。也就恰好印证了《大秦帝国》作者孙浩辉所说的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因为大秦帝国统一的不仅仅是当时的六国,而且是几千年以来华族和夏族的分裂,使得华夏族正式确立下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17 14:04: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