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桃新符,无论人间怎样的情形,时间却总是在走。2010到2011,以一个悲剧煞尾,又以一个喜剧开张。这就是生活的套路,不以红头文件的精神为转移。 去年年根,我说了“中国无真相”,算是一点感悟。长期以来,无论对事对人,我们都自愿做着“不明真相”者,也就是王小波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因为沉默,所以围观,并且等待。 按照一般的公式,这可以解释为麻木或怯懦的劣根,但或许也有不同。沉默与沉默不同,围观与围观不同,等待与等待不同。有句话说得好,“围观也是一种力量”,还有句话,“我们听到呻吟、叹息、哭泣、哀求,无须吃惊,见了酷烈的沉默,就应该留心了……”。 去年今年,我看清了中国的一个底细:唯最黑暗处才能诞生最光辉的人物;唯最平庸处才能产生最“神奇”的创意。 从此我们不再天真地在意真相,因为没有真相,因为所谓的“真相”可能深藏于一切可以藏匿之处。正仿佛“暗物质”的样子,需要一个几千米深的实验室,而且要特别的仪器,专业的人士,还要等待运气才能捕捉。那么监狱行吗?测谎仪行吗?几路“专业人士”以至“专家”行吗?我以为不行。因为一,测谎仪只对不撒谎的人有效,为的是将他变成撒谎者;二,测谎仪是人为的,结论也是人定的;三,所谓“专家”仅指专业,与公信力无关;四,在中国,调查“真相”原是一个达人的秀场,一笔可观的生意;五,常识可以使每一点每一处露出端倪,却不能由此发现一个完整的真相。因为头绪,因为线索,因为专业的配合就是为了发现真相显形的端倪,用于及时的掩盖。 中国是计谋的大户,韬略的产地。从三十六计到七十二变,全是中国的特产。或许我一说出就又“浅了”,但我还是要说,想提醒那些稀里糊涂就被骗到的中国人——但也许我真的“浅了”,因为大家实在比我还要明白。 新年伊始,好戏出台。那边让2010年的车轮再飞一会,这边已经是《七十七元房客》了。 记得早年间有《七十二家房客》,算是“主题先行”的滑稽戏,表现了国民党破落时期上海石库门里各位租户的悲喜故事。总之坏人生动,好人平平,最后好人战胜了坏人。 这次的《七十七元房客》是在北京,戏是正戏,只是结尾滑稽了。 郭春平与女儿在廉租房里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连胡总书记都向她请教了几个问题:家里几口人?什么时候搬到这里的?以前的居住情况怎么样?一个月租金多少?能不能承担得起?郭春平笑答:“一个月77块,承担得起。”她照例对着CCTV“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后来网络就疯了。一是77块的房租叫无数北漂艳羡以至嫉妒;二是“人肉搜索队”又有发现,说郭春平不是低保户,而是公务员。整个的采访只是一场情景剧。 一如既往,我无法辨清事情的真相,我的怀疑和所有人的怀疑都是一样的。我不相信郭春平不是低保户,而是公务员;我不相信她别处还有房产,只是为了“赶场”才来到这里;我不相信那些旅游照片上的人就是郭春平,虽然两人除去妆容不同,笑得都很职业;我不相信这是作假做戏,否则中国至今无人获得奥斯卡奖就很奇怪……。所以我不相信网络。 以“坏事变好事”的原理,我觉得这正是CCTV和政府扭转形象的一个绝佳机会——平时总说我们作假,看,网络才是真正的作假!这是送上门来的炮弹,我不明白为什么CCTV和政府不趁势利用起来。是不屑?是不便?是不敢?是不好意思?还是……?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叫大家莫名其妙着。 本来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比如请郭春平现身一下,或者请邻居出来做个证明,郭春平确实住在这里——北京的廉租房总不会比商品房的空置率更高吧?或者请居委会、亲戚朋友同事出来,或者……,总之想要证明网民的错误,CCTV与政府的真实有一万种好办法,但偏偏选择了最笨的一种——疯狂地屏蔽。 我只有一怕,就是不能证明。万一郭春平真是公务员也就惨了,为了“真实”她只好被辞下岗,享受低保,就此在丽景园的廉租房里长住下去,住到没有出头之日。那可就是喜剧变悲剧了。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