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地把集团公司战略付诸行动、直至变为现实是孟建真实的工作写照。
孟建出生于1972年10月,1994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航空工业工作。在随后的16年时间,孟建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不停地学习,先是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之后又获得了法国图卢兹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正是对知识的不断渴求造就了他开阔的视野和勇于创新的胆魄。这16年里,孟建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不断变化,先后经历了近十个不同岗位,从基层到总部,再从总部到基层,然后又从国内到国外;从一名销售主管到人事经理、领导秘书,从主抓重点型号工程到操刀资本运作,然后再到独当一面,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首个海外子公司的总经理,他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要做就做到最好!如今,孟建任中航工业资本运营部海外业务发展办公室主任,同时任中航工业西飞副总经理,FACC国际控股公司总经理,代表中航工业西飞管理奥地利FACC公司。
变化是表象,思变是过程。而真正的推手是孟建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大舞台,适逢中航工业大发展的机遇,以坚定的信念践行着“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集团公司战略。
在新事物面前,第一个尝试的人,勇气可嘉;在看到前人失败还勇于继续尝试的人,精神可敬。
进入21世纪,中国在经过了近30年高速发展后,积累了巨额财富,国家外汇储备在短短几年中突破了2万亿美元,已经接近3万亿美元。但是在美元持续贬值中,我们的财富却面临着不断贬值的风险。在多数人还在惶恐中寻找出路时,少数睿智而犀利的经济学家、专家、企业家却从中看到了一条崭新的路——通过并购国外企业,降低外汇贬值的风险,冲破贸易壁垒,同时获取市场,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2007年,时任中国一航总经理的林左鸣在巴黎航展上宣布中国一航要参与收购空客拟出售的全部6家工厂的时候,西方国家觉得很新鲜,同时也不以为然,中国作为“买家”出现,西方世界还很不习惯。
但是,中国来了!
孟建时任中国一航资本运营部副部长。林左鸣总经理“走出去”的战略思路强烈地震撼着他,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中国航空工业未来发展的波澜壮阔的画卷。“2007年的出手虽然未果,但是当时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效应,提升了中国航空工业的知名度,吹响了我们国际化开拓的号角。” 孟建说,“内心的激情与梦想被激活了”,“‘将巨额的外汇储备变成境外资产,再将资产证券化’应该是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开拓必然的选择”。
此后几年,孟建不断进行着国际化开拓的尝试与探索。在不断地寻找、尝试、放弃、再寻找的过程中,奥地利FACC公司走进了孟建的视野。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工作,项目眼看胜利在即,但就在签约前却又功亏一篑。2008年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整合成立前夕,孟建调任西飞集团党委副书记兼西飞国际副总经理,工作重心转向了重点型号管理,与国际并购看似已渐行渐远。然而,机缘巧合,在时任西飞集团总经理孟祥凯的积极争取下,收购FACC的工作又在西飞重新启动了起来,幸运的是,这一次成功了!
回想起那段经历,孟建感触良多:“想和做是有距离的。当时在国内,有过不少并购国外企业的先例,但鲜有成功。大多数人对海外并购很陌生,对此认知程度不高,做这件工作很有一种站在风口浪尖的感觉,阻力很大。自己在心里不是一点权衡都没有过。但这些权衡转瞬即逝,怎么能看到有可为而不敢为!”
让中国航空工业在首次“国际试水”中获得成功,是孟建相当一段时期内的梦想。对他来说,这个梦想就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而构筑他这一远大梦想的原动力就是中国正在涌动的航空业迅猛发展的新一轮大潮。
2010年,孟建作为中航工业西飞派驻的领导者开始了管理FACC公司的工作。如他所说:“2009年12月只是‘并购成功’,而实现‘管理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0年作为FACC并购后的开局之年至关重要。这一年中,FACC实现销售收入2.54亿欧元,税后利润2678万欧元。获得了波音737NG和757的飞机翼梢小翼框架金额为3亿美元的续约合同、空客公司在研的A350XWB5%的工作包和A380次承力件工作包、中国商飞内饰的工作包,FACC中国公司正式启动。一份精彩纷呈的答卷,迈出了中国航空工业管理国外企业坚实的第一步。
精彩的背后一定是艰辛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