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好民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理念
中国和平崛起的每一步,都为我国航空事业大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中国民用飞机尤其是支线客机市场之广阔更是令全球航空巨头们为之垂涎三尺。站在发展的潮头,打望这个属于我们中国航空工业的春天,明媚中也有寒冷,机遇中更有挑战。近期频繁发生的我公司生产的新舟系列飞机故障就让我们不得不暂且驻足片刻去思考和审视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理念。
循微知著,一个人有多大能耐,看看他的举止言谈,为人处事便可窥得一二;同样,一架飞机能飞多远,看看亲手打造他们的人便一清二楚。中航工业西飞历经几十年发展,没少谈理想和信念,没少说质量和生命。为什么责任意识天天讲,质量观念月月抓总是事倍功半。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是什么理念总在左右我们的制度和规范让一些本可以避免本不该发生的低级质量问题屡禁不止?说到底,成败皆源于细节。我们总在关注那些口号的,飘忽的,宏观的大体制,大问题,大观念,却不能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以每一位亲手将一架架飞机送上蓝天的一线员工们的视角去看问题。他们是如何想,如何做的,他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制度和体制若为骨干,那么每一位最基层最末梢的一线员工就是血肉和基体。一个感觉麻痹,反应迟钝的身体又何谈矫健和睿智。从这样一个角度讲,任何一种看起来很美的理念也好,思想也好,都必须拥有尽可能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可执行下去的客观条件。因此,不妨让我们逆向思维,欲解决飞机的问题和故障,首先关注和关怀一下那些缔造飞机每一寸基体的一线员工们,深入实际的去了解和体会他们的工作状态,工作心理和工作条件。他们过得都好么?他们都不好,从他们手里出来的飞机还能好么?从一线员工日常工作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而又长期存在的小麻烦小问题中去寻找大体制和大思维。而要做到这些,就不得不遵循另一个宗旨,那就是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真不容易。不只是工作中,即便是生活中,一个人总能实事求是的去面对问题和自己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做到和坚持下去的事。就拿近期新舟系列问题来说,网上网下的媒体关注,国人质疑,似乎一夜之间我们整个中航还能不能造好飞机都成了问题。但实事求是的讲,科学上百分之百的东西,现实中也难免不出问题。但如何去实事求是的看待和对待,那就不容易了。民众的质疑有不够实事求是的地方,我们自己就没有了么?也未必。与其妄自菲薄质疑民族航空同时存在的,一味以支持民族航空工业为大旗而对连续出现的问题一言以蔽之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些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和作风在我们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又何尝不存在?一面是抢进度,抢任务,一面是抓质量,抓品控,这本来就是互相矛盾的一对。不从计划,产能,基础设施条件等等角度去解决问题,大搞人海战术,让员工疲于奔命,现场混乱本已是无处下手,却还要两手都要抓,梦想两手都要硬,结果是进度东风时儿压倒质量西风,质量西风时而压倒进度东风。总之是墙头的草,随风倒,谁来了就显谁性。都是一阵风的事,过去了一切照旧,该咋咋地。我们的制度之所以总被架空,并非我们还没有足够多的制度条款,制度的背后是利益分配,出了问题,我们不能实事求是的去分析和看待,却总是简单的讲管理和制度等价于处罚,长此以往,那么处罚越多,制度的天平就更加倾向于失衡。最终被架空的,就只有制度本身了。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对于每一位航空人来讲都绝不是一句空话。那么若有大志向,必做长打算。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头,我们当以开百年老店的心态去认真冷静的盘算和打望我们前方的路。循微知著,实事求是,以自信自强只争朝夕的精神从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迸发出多一份光和热,共同铸就民族航空大发展的辉煌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