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生也忘不了的麦收
进入6月天,三秦大地自东向西,从南向北拉开三夏大战,农人便进入了一年最为辛苦的岁月———收麦。
现在的农人可以说是幸福的,远没有了农耕时期人工收麦的辛苦,坐在家里一个电话,收割机就开进了地头,一支烟的功夫,几亩地的小麦三下五除二便到在了场里,晒干,稍加收拾即可入仓。可是远的不说,近的也就是2、3十年前吧,还没有收割机,那时的麦收全凭人力苦干。
麦熟一晌,蚕老一时.说是绿,刹那间在毒龙似的太阳照射下,小麦就全泛黄了.那时学校还要放忙假,整个麦收期间男女老少齐上阵,真是应了古人说的龙口夺食,颗粒归仓.
记得我小的时候,农村实行的还是大集体,村里的青壮劳力自然的分成了几队,女的主要是在地里割麦,,男的主要搞运输和重体力活,用架子车将妇女割下来的麦拉回场里并将拉回场里的麦堆积如小山。当时主要有两种方式进行脱粒,一是用脱粒机脱粒,一是用牛拉碌碡碾。那时的一个麦收可以拖上3到4个月的时间,效率低下而辛苦,辛苦却挣不下几个工分,一年到头生活还是不很富裕。
再后来,有人发明了电驴子,所谓电驴子就是用电带动转机,用转机代替了牛。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有了拖拉机,拖拉机后边拽个大碌碡进行转圈碾场,这个效率又有了很大地提高,但由于当时拖拉机极少,一个乡也就那么四五台,全乡十几个村,一个村等上好几天才来一次,效率虽有提高,但还是很慢。
随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我个人感觉当时的农业又陷入了农耕时代,但确实调动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一家一户承包几亩地,家家置不起大型农具,只能置一些小的常用的农具。如割麦用的镰刀,脱麦用的小型脱粒机,碾场用的扫帚、木锨、风扇、架子车等。总之,和大集体相比,觉得生产力又下降了,一切都要靠人工。记得那时我家小孩多,劳动力少,家里七、八亩地的小麦,全部是用镰刀一镰一镰割下来,再用架子车一车车拉回来堆积在场里,由于家里人多,经济一直不是很宽展,所以也一直买不起脱粒机,只能将所有地里的小麦割完,拉完再找别人家的脱粒机,力争在1到2天的时间里将自己家里的小麦脱完。因为三夏大忙时间,脱粒机是最红火的使用品,自己家没有也就不可能闲庭信步的脱自己家里的小麦,而是紧紧张张地加班加点脱,脱完还要尽快还给人家用。记得有一年我和父母我们三人借用亲亲家的一台脱粒机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把自己家七、八亩地的小麦脱完。结果第二天父母硬是不吃不喝睡了一天一夜,可见把人累成什么了,过了好几天全身的关节都还是疼的。现在只要听见脱粒机的声响都会不由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农村、农人、农活、农苦、农乐,全写在了麦收的场景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的农人再也不必像当年我们那样辛苦,但麦收却一年又一年持续着。正是由于一年又一年的麦收,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殷实美好,虽过了这么多年,但总忘不了辛苦忙碌的麦收。
|
|
|
|
|
|
|
|
|
|
|
是呀,这样一说,我也想起了我小时候收麦子的情景,我那时是用镰刀割的,天很热,劳动很繁重,收完的麦子再用脱麦机脱皮,一个村子就一两台脱麦机,轮流使用,有时候可能会排队到半夜,就那样不能睡的,那真是虎口夺食,分秒必争呀,生怕天气有个什么变化。现在的农村人幸福多了,基本都是科技解决问题了,不用再那么辛苦了.现在国家对农村的政策还是挺好的,补贴多,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不断的完善和前进中、、、、、、 |
|
|
|
|
|
|
|
|
|
发表于 2014-6-10 06:04:03
|显示全部楼层
|
时代在进步,离传统的东西越来越远了。西安有200多亩麦子没人收了,阎良人跑步去收吧,体验下劳动的乐趣。 |
|
|
|
|
|
|
|
|
|
发表于 2014-6-10 11:04:46
|显示全部楼层
|
现在农村收麦三五天就完了,回想小时候收麦至少要20多天,天天早晚用镰刀割麦用架子车拉麦,大中午碾晒小麦,那时候真是辛苦啊。 |
|
|
|
|
|
|
|
|
|
发表于 2014-6-11 15:15:45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发表于 2014-6-11 15:35:34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发表于 2014-6-11 15:59:45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