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7996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6-13 13:46:00 |显示全部楼层

fficeffice" /> 

西安市阎良区北屯街道办李桥村位于阎良城区南6公里。共有13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李桥村李桥组,全村人口3158人。明清时期李桥村属临潼县三田里,民国时属临潼县栎阳镇。建国后属临潼县北屯管区、北屯公社、北屯乡,1988年划归西安市阎良区。李桥村历史悠久,建村始年已不可祥考,至少不晚于明初。村故有城,曾于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该村是阎良区确定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之一,被西安市科技局评委科技示范村。

名儒故里

李桥人引以为荣的是清代他们村出了杨彦修祖孙三代举人。

杨彦修,字子经,临潼三田里(今阎良区北屯街道办李桥村人),生卒不详,约生活于清道光初年至光绪中期,是阎良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1820年,彦修出生在一个书香门弟,他的父亲杨蔚春喜好博览群书,交游多知名士,且精于医术,乐善好施,这为彦修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他幼时十分聪慧,年7岁,就能背诵《五经》,年未20岁有文名。入痒后,为了更好地接受教育,举家迁到西安青门,从学于周至的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路闰生">路闰生ersonName>先生。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路">路ersonName>先生评价他的文章说:“书理透孰,文人至宝,有此昭昭,永不昏昏矣。”

彦修青年时就才华出众,道光十六年(1836年),汤金钊巡抚陕西时,得到彦修的文章,赞叹不已。及见,“勖以经世文学”。1846年,陕西巡抚林则徐聘其为课读师。当时适值大饥,林则徐询其赈济之法。彦修提出的要严禁私催田赋,不要定粮价,不要阻止贩粟,救荒宜早等主张,均被采纳,因而活人甚众。林则徐为杨家赠联曰:经德履善宜其家室,发祥流庆贻厥后人。

1851年,彦修乡试中举,议叙内阁中书,举家荣归故里。1861年李桥村发生了震惊全省的“杨升华、马将抗地丁加耗事件”,后被临潼知县缪树本镇压。当时株连甚多,赖彦修委曲劝救,才使大多数人保全下来。

1862年,陕西关中爆发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彦修一家到富平避难。难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