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如斯,到底是谁的悲哀! 现在,全国人民都能感到一年一度的“两会”是件“大事”,因为所有的媒体上都在大力报道"两会",电视超长的时段,报纸超多的版面,现场蝗虫般密集的记者,可 以肯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议会,开个例行年会会有这么热闹。中国的“两会”,因为不需要质询官员,不需要了解其他省市代表的意见,不需要面对面辩论 ,不需要争取选票,不需要向选民负责,不公布投票记录,只需要说一大堆“正确的空话废话”,然后“一致通过”。 于是人们纳闷,这些人是怎么成为自己的“代表”呢?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现在看起来确实有选举权,那就是每隔三年可以选一次区(县)人大代表。通常到选举前两 天,有人发一张“选民证”,然后有一张纸,上面有三四个人的简介,每人不超过二百字。但看完之后,除知道了某人是男是女、多大岁数、某党派成员、在何单位任 何职外,其他一无所知,譬如此人有何政见,有无表达和活动能力,有何正面和负面的记录等等。至于此人是通过何种途径、被谁提名成为了不会落选的“候选人”, 更不得而知。 不过,无论如何虚假,区(县)人大代表,还总算经过了选民投票这个程序。但是省、市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在广大的公民中,至今 还是个谜。公民们这两级的人大代表没有投票、选择权,却稀里糊涂地被他们给“代表”了。当省、市人大和全国人大开会的时候,看着他们春风满面的样子,真的不 敢想象他们在没有公民投票选举的情况下,是如何有勇气敢于充当“人民代表”角色的。 更令人诟病的是,即使在缺席选民投票程序而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也应该是以民为主,而不应该开成执政党的“党代表大会”,不应该开成“官员代表大会”或 者“娱乐明星大会”和“商人代表大会”,尽管这些人也是人民的一部分。根据中共中央党校的教授王贵秀统计,全国人大代表中有近70%“是来自行政和企事业单位 的领导”,人大代表中“官员之多是世界罕见的”。前两年,河北省一个作家,认真统计了河北省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组成,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些代表70%是中共 党员;70%是各级党政官员;剩下的30%,大半为大型企业或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人大”早已成了“党大”,或者"官商大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 十届几乎相同,只是“来自一线的工人和农民代表人数高于上一届”;“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省、直辖市,应有农民工代表”;那么究竟又高了多少?个位数而已! 从最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的情况来看,官员和企业家(有些同时也兼党政职务)占了绝大多数,各级党政官员代表与平民代表成了一种倒三角的结构。 有报道说:“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结构,与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反映出的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相反,这次名单中一线工人和基层农民代表大幅增加。 其中,一线工人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一倍以上,基层农民代表比上届增加了七成以上。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代表比上届减少了三分之一”。文字报道是讲究技巧的 。乍一看,上述改变颇为喜人。但如华东某农业大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农民界别仅为1人,第十届人大的农民界别是0,这样的增长“七成”或“一倍”又有何意义?即 使将担任省妇联执委、县政协委员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也算作“平民农民代表”,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农民的实际人数也仅仅是2人。 在被官方媒介经常批评为“虚伪”的西方民主国家,议员的身份是有严格限制的,官员不能当议员是个常识,因为二者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同理,议员如想当 官,先辞去议会职务再说。商人、企业家更不要提了,他们有产业利益,所以既不能当政府官员,也不能当国会议员,否则在行政和立法上,怎能杜绝他们以权谋私? ! 众所周知,“人民代表大会”与“官商代表大会”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首先,官员与平民其实质属性并不完全是一样的。在平时,官员是执掌公权力的统治者,平民是被统治者;所谓“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对相对官员而产生的监督权力 机构。当然,官员也是“人民”范畴内公民,但是官员在各级“当家做主”开会决策的机会和权利太多了,全国人大中出又现90%以上的各级官员,对人民又有何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与平时政府的行政工作会议又有何区别?毛泽东早在1945年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以跳出政权兴衰的“周期率”,这里的“人民”指的就是 非政府官员的“人民”。 诚然,也不能说富商不能当人民代表,他们中确也有一些能仗义执言、关注社会大众和弱势群体、充满正义感的知识精英、政坛表率。但是,就各级官员、企业家老总 的整体来说,由于在其位就要“谋其政”,由于其有别于平民的身份、职责、地位、利益,就不能保证他们和平民百姓的权利保障等方面所思所想一致。 官员与富商,与平民所处地位截然不同,在看待问题的价值取向上也会截然不同,因此就不可能代表普通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政府官员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