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荆山后土庙 | | | 加入时间:2009-6-22 17:39:19 来源:admin 点 击:546 | | 李 飞 阎良后土庙位于阎良区振兴街道办坡底村之北的荆山半塬,是祭祀中华民族始祖后土女娲氏的一座道教庙宇,为山西万荣县后土庙之行祠。古庙背荆面渭,左有军事要隘断塬和汉太上皇刘煓的万年陵,西有唐代皇家道观龙游宫和唐高祖李渊的献陵,被世人视为一块祥瑞宝地。近年来,在根祖文化的带动下,当地群众捐资重修了庙宇,恢复了久违的庙会。如今,后土庙已成为阎良人民追念中华民族始祖女娲氏,传承后土文化的一处重要场所。 女娲行祠 先祖之庙 祭祀后土的活动,最早可以溯及到传说的黄帝时期。后世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宋真宗曾亲临山西汾阴(今万荣县)祭祀后土,祈求国家太平。明清两朝的皇帝虽不亲临汾阴祭奠后土,但在北京的地坛每年都举行祭祀后土的活动。阎良当地群众祭祀后土,过去主要为祈雨和求子。古人说,“雨不霁,祭女娲”。明正统十三年(1448)西安知府即到荆山的“后土灵湫”祈雨。万历四十八年《重修后土庙记》也云:“其庙左有灵湫,遇旱祷,辄远近滂沱沾漉焉。”在科技普及和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祭祀活动的封建色彩逐渐被淡化,祭祀的目的表现为追念祖德和祈求平安,祭祀方式也趋于文明。 后土是谁,他是一个普通的女神吗?她是荆山后土庙后边那个如龙如脊的土堆吗?不是,她是备受我们崇敬的中华民族的始祖女娲氏。“后土”一词,最早见于儒家几部经典。如《尚书·武成》有“告于皇天后土”,《左传·文公十八年》有“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周礼·春官·大宗伯》有“王大封,则告于后土” 等。从这些记载来看,后土是位享有很高权威的神。《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又云:“土正曰后土。”正为长官中的最高位,故而可知后土当为管理土地的最高长官,即大地之神。《周易· 说卦传》云:“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这就是说苍天为父,大地为母。既然大地为女性,那么大地的至圣代表后土自然就是女性了。记载我国古代传说的《风俗通义·皇霸篇》引《春秋纬运斗枢》云,古代所谓三皇的天皇、地皇、人皇就是伏羲、女娲、神农。女娲即为地皇,那么可以肯定的说她和土地之至圣后土即为同一人,这一也是大多数后土研究者的共识。当地人将后土庙称为“娘娘庙”,所谓娘娘即圣母女娲娘娘。女娲氏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祖先。她和伏羲相婚而产生人类,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订了婚礼。又传说她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后土女娲时代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已完成了由“野蛮”向“文明”的过渡。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后土女娲在生产实践和管理部落时,根据生活需要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为原始社会的初始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的拓荒者,华夏文明的奠基人,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先驱。女娲氏又被道教尊奉为神,所以后土庙是纪念我们中华民族始祖女娲氏的一处道教场所。其正庙在山西省万荣县,阎良荆山的后土庙为其行祠。 在阎良当地一直流传着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的的传说。在当地农村,人们从小就接触女娲风俗,小孩穿的“裹肚儿”上绣有蛤蟆蛙的图案,实际上就是女娲时代“蛙“图腾崇拜的 |
|
|
|
|
|
|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