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好友

1758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5-2 12:45:00 |显示全部楼层

近体诗格律常识(一)fficeffice" />

平仄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是唐朝人创制的诗歌体制。唐人为了与古人创制的诗体分开,故名其为“近体”,“今体”;又因其注重格律,才称为“格律诗”。

要说近体诗的格律,就得先说“平仄”。它是诗律中一个最基本的要素,古人非常重视,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格律诗。而要讲“平仄”就得说说“四声”。“四声”是指汉字在发音时声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古人归结为四种,就是古“四声”,分别是“平声”“上(读晌)声”“去声”“入声”。诗律所说“平仄”的“平”,就是指古四声中的“平”,而“仄”则是古四声中的 “上”“去”“入”的总称。

其实,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声”。通常叫“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不过确实应叫“阴平”“阳平”“上(读晌)声”“去声”。

古四声与今四声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如果从平仄的角度讲,古“平声”是现在的“阴平”“阳平”,但现在的“阴平”“阳平”却并不都是古“平声”;古“仄声”包括现在的“上声”“去声”,现在的“上声”“去声”也都属于古代的“仄声”。

为什么这么复杂呢?就在于古代的“入声”字。这古“入声”字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说它没有,并不是说它的字形、字义消失了,而是说它的读音没有了,它的读音分别跑到普通话中的“阴”、“阳”、“上”、“去”中了。

比如屋子的“屋”,现读“阴平”;分别的“别”,现读“阳平”;大雪的“雪”,现读“上声”;叶子的“叶”,现读“去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741

积分

高级会员

发表于 2010-5-2 19:25:00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不会写诗,学习了,O(∩_∩)O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刀1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2 19:41:00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3 13:07:00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无涯,路过,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4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5-4 07:53:00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专业的讲解,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147

积分

中级会员

发表于 2010-5-20 08:21:00 |显示全部楼层
高深学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陕ICP备19017048号| 手机版| Yanliang.com Inc.  

Copyright © 2001-2012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陕ICP备19017048号 )

返回顶部